浏览小程序
剧供需小程序

扫码进入剧供需小程序
找合作更方便

短剧之都争夺战,这座中部城市悄然逆袭!
作者:剧供需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4日


清晨,河南郑州新郑市张新庄村,72岁的李大爷放下锄头,换上戏服,在微短剧剧组本色出演卖苹果的农民。与此同时,西安造梦工厂的摄影棚里,一场“逆袭”大戏正在紧张拍摄中。这不是剧情,而是当下中国城市竞争的真实写照。

最新发布的《2025年中国微短剧产业综合实力榜十强城市》显示,北京、西安、郑州位列前三甲。其中,西安和郑州作为两匹“黑马”,正面挑战北京等传统影视重镇。

 

 

城市排名大洗牌,西安郑州异军突起

微短剧行业正呈现“全域协同、梯度发展”的空间格局。 曾经在传统影视版图中存在感不强的西安和郑州,如今在微短剧赛道实现了弯道超车。

数据显示,全国每100部微短剧中有60部诞生于西安。 西安造梦工厂已拍摄完成450余部影视作品,2024年上半年上榜短剧超过300部,投流超过16亿元。

郑州也不遑多让。2024年,郑州市共有3194部微短剧上线播出,市场规模达23亿元。 目前郑州已建成15家微短剧拍摄基地,总面积超过16万平方米,日均开机短剧约100部。

成本优势成为中西部城市的“杀手锏”

在这场“短剧之都”的争夺战中,成本优势成为西安和郑州的制胜法宝。

郑州金水区微短剧制作综合成本较一线城市低30%至40%,单部100集短剧成本可控制在30万至80万元,投资回报周期缩至3-6个月。

一位业内制片人透露:“在郑州,群演日均工资只有店的三分之一,房租、物价等拍摄成本明显低于一线城市和头部新一线城市。” 这种成本优势使得郑州能够快速形成规模效应。

西安同样凭借成本优势和全链条服务能力,在微短剧领域竖起“精品标杆”。西咸新区已累计拍摄剧目600余部,建成孵化、拍摄、制作、投流全产业链。

 

政策红利成产业加速器 

各城市纷纷颁布微短剧利好政策,从资金支持、资源倾斜、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各个方面“卷”了起来。

陕西省政府先后发布《关于支持微短剧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两年内培育15家领军企业,推出200部精品微短剧。

郑州更是在2025年将“支持郑州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列入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任务,并发布《郑州市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工作实施方案(2025—2027年)》。

真金白银的奖励措施也十分诱人。郑州对入选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微短剧给予最高30万元一次性奖励。 深圳更是大手笔,对优秀剧本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对在深圳取景拍摄的剧组给予最高200万元资助。

 

微短剧+文旅,文化资源成新筹码

各大城市不仅比拼政策和成本,更在“微短剧+”模式上不断创新,尤其是“微短剧+文旅”成为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西安在“微短剧+文旅”方面走在了前面,既提升内容质感,又带动景区流量。 河南则激活少林寺等文旅场景,建立全国首个版权交易中心。

杭州临平力争三年打造100部精品微短剧、100部大运河文化精品微短剧。 临平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沈威表示,临平坚定信心打造“全国微短剧名城”,未来将持续聚焦微短剧精品化赛道。

微短剧为拍摄地的发展带来活力。在登封市嵩山脚下,由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指导的微短剧《快乐萌宝有功夫》,将乡村儿童的成长故事与少林功夫相结合,拍摄期间带动景区游客量增长30%。

 

从规模扩张到内容为王

随着微短剧用户规模接近6.62亿人,行业竞争正从“产量规模竞争”向“全要素综合实力竞争”转型。

内容原创能力、技术应用深度、产业融合广度与全球市场影响力构成核心竞争维度。 目前,产业仍面临内容同质化的结构性问题,古装言情、都市爱情等题材过度集中,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产业创新空间。

对于郑州和西安而言,下一步的关键在于补齐短板。郑州被专业和非专业人士共同吐槽“原创性不足”,自主IP孵化能力偏低而西安则面临“微短剧精品化”的保质保量压力,本地人才也存在流失现象。

剧供需官方群,进群获取最新最快行业信息!具体详情也可联系客服:“0夏日0”微信号:xiatianna0717

扫描识别下方图片加官方群↓↓↓


猜你喜欢

————免责声明————

合作之前建议签订合同,剧供需作为信息共享平台,无法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准确性做出判断,不承担任何财产损失和法律责任,若您不同意该提示,请关闭网页且不要在本站拓展任何合作,否则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个人承担;

©2023 剧供需
辽ICP备2022006816号
辽宁巴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官方客服
请关注官方微信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