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小程序
剧供需小程序

扫码进入剧供需小程序
找合作更方便

短剧的风吹向大湾区!出海已成文化企业的“蓝海新赛道”
作者:剧供需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5日

11月22日,2024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广东·广州)“文化出海”专题交流会在广州利亚德励丰文化产业园盛大开启,汇聚了众多数字文化领域的先锋代表、投资巨头和行业大咖,他们齐聚一堂,碰撞智慧的火花,共同探讨如何让文化在数字海洋中乘风破浪,探索未知的新机遇与挑战。


11月22日,2024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广东·广州)“文化出海”专题交流会在广州举行。



海外短剧正在崛起


短剧,它在国内市场的土壤中生根发芽,逐渐探索出一条成熟的产业与商业模式,现在正野心勃勃地迈向国际舞台。2023年,数十款短剧APP在海外市场崭露头角,下载量突破3000万,而到了2024年,更是迎来了爆发期。


广州光盒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CMO梁剑,用他独特的视角为我们解读了短剧为何能如此迅猛发展。他说:“短剧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短小精悍、内容集中、表现力强,制作周期短、成本低、资金周转快,完美契合了现代人对碎片化、轻松解压内容的需求。”


一组数据或许能更直观地展现短剧的崛起:2022年第三季度,获得发行许可的短剧数量约为20部,而到了2023年第二季度,这个数字猛增至120部,占网络剧的比重也从20%升至35%。


“越来越多的短剧公司准备加入出海赛道,发掘新的蓝海市场。”梁剑充满信心地说。海外互联网用户对内容的消费需求旺盛,付费能力强大。截至2024年3月,全球短剧APP用户消费时长在过去一年增长了16倍,“short movie”话题累计观看量达到172亿次,“short film”话题累计观看量更是高达290亿次。


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53亿美元,同比增长270%。而国海证券的研究报告则预测,结合不同的短剧渗透率数据计算,2023年海外短剧市场空间约为140亿至650亿美元。结合两者数据预测,短剧出海市场的潜力是国内市场的7至12倍。


“出海短剧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期,预计将形成百亿美元量级的市场。”梁剑信心满满地说。其中,美国是短剧出海的主要市场,其次是日韩、东南亚等地区。


然而,短剧出海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面对不同文化背景、审美习惯和语言障碍,短剧制作团队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内容,以适应海外市场的需求。此外,版权保护、运营推广等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我们需要在内容创新、技术升级、市场拓展等方面下功夫,才能在出海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梁剑说。


短剧的出海,不仅仅是文化产业的一次尝试,更是年轻人文化消费的新宠。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年轻人渴望通过短剧这种形式,快速获取信息和娱乐,释放压力。


“短剧就像是一场短暂的旅行,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一位年轻的短剧爱好者说。


“短剧+网文”拿捏老外


文化的交流已经不再受限于地域和语言,而是通过互联网这个无形的平台,跨越了国界,连接了世界。深圳市互联网文化市场协会秘书长赵博文用他的话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中国文化“新四样”走向世界的生动画卷。



赵博文秘书长所说的“新四样”,就是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短视频和影视内容,它们正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向全球市场进发。其中,网络文学的出海,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文化输出,它还在版权业务上起到了杠杆的作用。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学,与好莱坞大片、日本动漫、韩国偶像剧并驾齐驱,成为了“世界四大文化奇观”。网文精品IP的出海,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出海的大门。


而中国网络游戏在海外市场的表现,更是让人眼前一亮。那些展现国产游戏研发能力的精品游戏,不仅赢得了海外用户的好评,更是为中国游戏出海开辟了新的天地。


说到短视频,那就不得不提抖音和它的海外版Tik Tok。这两个平台,就像是传播中国声音的扩音器,让中国的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等信息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而且,短视频用户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这为中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影视内容方面,中国微短剧的出海,可以说是迎来了市场的爆发期。这些短剧的制作模式,融合了中国编剧的选材、欧美演员的出演、海外班底的拍摄,还加入了“霸总、逆袭”等“古早网文”特色,成功地吸引了习惯Netflix精品剧的欧美观众。


深圳市酷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曹蕊,从市场地区的角度,为我们分析了中文影视出海的情况。她表示,东南亚依旧是中国影视出海的第一站,出口体量位居海外市场之首。统计显示,亚洲其他地区是中国电视剧的最大受众市场。特别是东南亚,从2012年至2021年,中国电视剧出口东南亚的金额约为7300万美元,占10年间中国电视剧出口总额的17%。


在出海的过程中,深圳市天擎数字有限责任公司的国际营销中心总监吕晓琳发现,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的生命力强大、发展势头迅猛。她总结这些年的出海经验,认为深度本地化是关键。他们不仅能够做到本地策划、海外拍摄执行,还能实现全球链路传播。


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些文化“新四样”的出海,不仅仅是文化的传播,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分享。他们通过这些平台,看到了世界的多样性,也看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在某个悠闲的午后,你拿着手机,刷着抖音或者Tik Tok,看到了一个来自中国的短视频,它可能是关于美食、旅游、时尚,或者是某个有趣的生活小技巧。这个短视频不仅让你获得了快乐,还让你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好奇心。


你可能在Netflix上看到了一部中国制作的短剧,它的剧情紧凑、制作精良,让你对中国影视作品刮目相看。你可能会因此去搜索更多的中国电视剧、电影,甚至是网络文学,从而深入了解中国文化。


这就是文化出海的魅力,它不仅让世界了解中国,也让中国走向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年轻人是推动者,也是受益者。他们通过这些平台,与世界分享自己的文化,同时也吸收了世界的文化。


大湾区离岸文化中心


全球数字文化生产已经编织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它依托于网络、数据和新兴技术,从内容制作到推广、分发、消费,每一个环节都呈现出开放、协作、共享和透明化的趋势。北京萨博新经济发展咨询中心副主任吕文,用他独到的见解,为年轻人解读了文化出海和企业出海的新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正在催生新的发展模式。”吕文副主任说。那么,这个新模式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从三个角度来一探究竟。


首先,从产业变革的角度来看,数智科技为文化内容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创新。技术工具不仅提高了文化创意内容制作的效率和质量,还在重塑着文化内容的创作与分发方式。想象一下,你只需要一台电脑,就能创作出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或者通过数据分析,精准地推送用户喜欢的内容。


其次,从数字贸易创新的角度来看,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我国文化内容产业的全球服务能力,需要全新的思路。我们已经从简单的文化产品出海,转变到了文化内容加工产能服务全球的数字服务贸易模式。这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中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能够更广泛地被世界接受。


再次,从数字创意企业发展角度来看,“不出海就可能出局”。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数字内容创意企业寻求国际增量市场成为了必然趋势。通过拓展海外市场,企业不仅能够获得增量市场,分散风险,还能借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创新思维,进一步提升产品开发、生产和全球服务的竞争力。


吕文进一步介绍了国际文化产业合作模式的变化,从跨文化生产到离岸文化生产的演变。离岸文化生产需要跨越多种语言和文化障碍,统筹开发全球不同国家的文化资源,生产出满足多个不同国家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


粤港澳大湾区正致力于打造离岸文化中心,针对国际市场的需求,主动策划创作文化产品。吕文副主任认为:“离岸文化内容加工服务贸易,是一种新型的、以技术和创新为驱动的国际贸易模式。它不仅拓宽了我国数字文化产品和制作服务的国际市场,也为我国数字文化企业走出去、承接国际业务找到了新模式新路径。”



与会人士们纷纷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应采取“两头在外”的离岸文化内容生产模式。也就是说,凭借先进的数字生产和传输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采集、开发和利用文化资源,以集成智造方式生产出高质量的数字文化内容产品,直接服务于国际市场,打造国际知名的数字文化内容生产基地。

猜你喜欢

————免责声明————

合作之前建议签订合同,剧供需作为信息共享平台,无法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准确性做出判断,不承担任何财产损失和法律责任,若您不同意该提示,请关闭网页且不要在本站拓展任何合作,否则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个人承担;

©2023 剧供需
辽ICP备2022006816号
辽宁巴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官方客服
请关注官方微信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