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小程序
剧供需小程序

扫码进入剧供需小程序
找合作更方便

深度专访|导演修潇楠:短剧引领文旅新潮流,探秘福建平潭的“重逢”之旅
作者:剧供需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30日

经历过狂飙突进的2022、2023年,微短剧行业在2024年进入到关键的高质量发展时期,微短剧+文旅更是成为行业内突围的重点方向。


9月短剧新视点第三期文旅微短剧创作全流程培训班在泉州开幕,导演修潇楠作为主讲人分享了他对于文旅微短剧导演技巧等方面的独到见解。他的短剧作品《那个重逢的夜晚》(以下简称“《重逢》”)入选了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二批推荐目录,并在今年4月29后上线后火爆全网。为此,短剧新视点对话导演修潇楠,探寻微短剧+文旅的制作秘密。


一、克制的爱,切中年轻人的想象


“我想去看海,那个地方,好像有什么东西等着我去告别,也许这样,一切就能重新开始了。”一段青涩的旁白后,“非亲生”兄妹时尧和陆苗,开启了一场惊喜与意外交织的海岛奇遇。


从故事情节来看,《重逢》剧情跌宕起伏、“爽”点满满,一步步将凶手线索抽丝剥茧般挖出来的过程吊足了观众的胃口,是一部标准的悬疑类短剧。但《重逢》的导演修潇楠却并不想用简单的“悬疑”将其概括。“《重逢》整个故事的核心,讲的就是两个年轻人互生情愫却又因‘兄妹’身份而不断克制、不断拉扯心中爱恋的过程。”修潇楠如此描述自己的作品。《重逢》男女主人公时尧和陆苗因双方父母重婚而意外组合,剧中陆苗意外卷入一场画室杀人案,两人就此走向相互救赎、双向奔赴的道路。然而,画室杀人案疑点重重,“第二个凶手”的线索迟迟无处搜寻。就在真相即将浮出水面之际,陆苗却因救时尧的父亲而落水身亡。



他提到的在某短视频平台传播度最高的《重逢》二创作品中的片段,剧中男女主角在相处过程中都逐渐互相倾心,却并没有如常规影视剧情中那样简单直白地表达爱意。男主看着女主的脸,就像哥哥看着妹妹,面带微笑、眼神清澈。“即便是在全剧最亲密的接触中,两人也不过是互相摸摸脸,眼神中都是非常克制的表情。”修潇楠认为,反而是在一次次忍耐中的克制,才能打动观众的心。



在短剧行业,一直都有受众群体是“三保”(保安、保姆和保洁)的调侃。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却也侧面反映了突飞猛进的短剧制作鱼龙混杂,充斥着大量过度强调感官刺激与剧情冲突的多巴胺产物,也在无形中拉低了外界对于短剧质量与精神内核的想象空间。在这个大背景下,《重逢》中隐忍的剧情推进,克制的情感表达,恰好切中了当代年轻人对于一段爱而不得的恋爱关系的想象。剧中男女主人公自然和谐的相处模式、以及画面里舒缓平和的海岛美景等,都让这部短剧如一股“清流”,爆火也是水到渠成。


二、因地制宜,在场景中找剧本


今年4月,《重逢》入选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公布的“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二批推荐目录。同月29号,《重逢》上线上线芒果TV,并在湖南卫视同步播出。截至10月,该部微短剧全网累计播放量突破2.3亿,在湖南卫视、芒果TV播出期间全网累计曝光超5亿,微博话题总阅读量1500万+,抖音话题总播放量达12亿。剧火,剧中的城市也火了。阳光,海岛,渔船,湿湿的微风……这里就是《重逢》的拍摄地福建平潭。得益于《重逢》的热播,剧中出现的多个场景包括东庠岛、草屿岛、大福湾等地都成了游客来打卡的热门景点。


《重逢》播出后一个月,@平潭文旅视频号发布“五一”期间文旅战绩,数据显示平潭共接待游客61.5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3亿元。



“想去平潭的海边骑车,看落日。”“看完剧被种草了平潭的‘蓝眼泪’,找个时间去看看。”“真的有这么好看的地方吗?陆苗和时尧在海面那段美到我了。”短剧上线后,网友纷纷在评论区表示被剧中出现的海岛美景打动,有的还表示要专程前去旅游。在小红书,有博主专门针对《重逢》推出旅游打卡指南,剧中男女主人公父母结婚的小隐小院、女主陆苗的画室平潭城东中学,还有流水码头、平潭北部湾生态廊道都被多人点赞推荐。


那么,导演要如何做才能充分发挥短剧的效能,让文旅短剧真正被人看到呢?对此,同时担任导演和编剧双重身份的修潇楠认为,创作要因地制宜,不要被前期剧本限制。“要把场景融进剧本里,在场景中去找剧本,而不是单纯照着剧本去找场景。”因此,在取景阶段,修潇楠就下足了功夫。



尽管取景前剧本已经初步成型,但修潇楠还是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考察当地的人文和风景特色。这次的平潭拍摄,导演和编剧一行人提前半个月去采风,在采风时意外看到的合适场景,都被编剧团队改编进后来的剧本中,上映后也成为观众称赞的亮点之一。例如,初稿剧本中在室内参观开场的婚礼,为了更好地突出海岛的特色,改在了在海边举行;原本陆苗在中学发生的故事,被改编成了在当地的一个画室……“将旅游景点巧妙地融入剧本中,不仅可以丰富故事背景,还能有效促进情节的发展。选择与故事情节高度契合的景点作为故事发生地,能够提升故事的真实感,还能让观众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修潇楠如此说到。

三、微短剧让文旅更出彩‍‍‍‍‍‍‍‍‍‍‍‍‍‍‍‍‍‍‍‍‍‍‍‍‍‍‍‍‍


“微短剧+文旅”的想象空间依然巨大。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40.3%的用户认同短视频/直播已经成为自身主要的消费渠道,27.9%的用户“会因为看短视频/直播去某地旅游”。每一座城市都有自身的文化属性和旅游特色,借助短剧的媒介形式,有了更加丰富的曝光渠道。从市场层面上看,抖音站内短剧的日均播放量近半年内增长了97%,快手日均活跃短剧用户数量更是突破3亿大关。从政策层面上看,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推出了“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随着第四批计划推荐目录的公布,一批实体取景地的微短剧热播“出圈”,微短剧+文旅成了文化消费的新宠。短剧与文旅两个元素相互碰撞,一个全新的展现城市风采的窗口被豁然打开。



《重逢》的热播让人们看见了平潭的海岛风光,还有更多优秀的短剧作品逐渐涌现,带领越来越多的城市通过短剧的形式展现其独特魅力。例如,一部讲述名校毕业生返乡创业故事的短剧《飞扬的青春》着眼于温州曹村,将当地的进士文化、南拳文化,以及进士索面、滑翔伞、花灯夜游等等一批特色项目一一展现。此后,取景地温州曹村镇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同比增长超30%。8月8日,海南发布的该省首部青春文旅主题短剧《去有海的地方》。剧中将海南黎寨、非遗、海岸线、美食等特色尽展无遗,让观众好好感受了一把海南的好风光。由山到海,由南往北,类似“微短剧+文旅”宣传模式的例子不胜枚举。



依托于极高的传播效率和短、平、快的媒介形式,微短剧不仅能帮当地文旅市场快速打开知名度,更能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出色的视听语言塑造旅游地带有地方特色的外界形象,有效提升其市场美誉度。可以看到,一部微短剧蕴含的能量足以带来一座城市旅游潜力的释放。在政策引导与多方协同努力下,以剧促旅,以旅促文将成为微短剧行业新常态。随着微短剧与文旅的深度融合,微短剧行业也将通过生动的故事讲述,为文旅事业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猜你喜欢

————免责声明————

合作之前建议签订合同,剧供需作为信息共享平台,无法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准确性做出判断,不承担任何财产损失和法律责任,若您不同意该提示,请关闭网页且不要在本站拓展任何合作,否则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个人承担;

©2023 剧供需
辽ICP备2022006816号
辽宁巴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官方客服
请关注官方微信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