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假扮成修理工的首富相亲闪婚”、“首富老伴拿出1亿黑卡给我买金锁”、“45岁保洁阿姨与27岁总裁浴缸一夜情,总裁醒后爱上拒收2000万赔偿的阿姨,决心负责……” 这些情节,你可能觉得荒诞不经,甚至有些“辣眼睛”,但它们却是最近霸屏中老年手机的短剧里的常见桥段。 老年版的“霸总爱上我”,正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人们的娱乐方式,甚至,连电影院都开始变得冷清。
今年6月以来,短剧市场刮起一股“中老年霸总”风。 《闪婚老伴是豪门》、《闪婚五十岁》、《老炮儿之上阵父子兵》等剧集,在抖音等平台上播放量惊人,话题讨论量更是屡创新高。《闪婚老伴是豪门》更是创下5.6亿播放量,25亿话题讨论量的惊人成绩,付费用户主要集中在40-60岁之间,男性用户占比高达60%。
这些短剧的剧情高度雷同:高额彩礼、尖酸儿媳、失踪长子、不争气的小儿子、蛮横的亲家…… 这些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启齿的委屈,成为了短剧创作者们取之不尽的灵感来源。 它们以夸张的剧情、戏剧化的冲突和密集的反转,精准地击中了中老年观众的情感痛点,并通过“打脸”、“逆袭”等爽点,满足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些短剧,几乎都是“0帧起手”,开场就是高能剧情。 一分钟三个反转,全程巴掌扇得啪啪响,“反转”、“打脸”、“掉马甲”等元素应有尽有。 这种快节奏、高密度的剧情设置,让观众欲罢不能,甚至上瘾。这种“爽剧”套路,并非只吸引中老年人。 许多年轻人,出于猎奇心理,也开始观看这些短剧。 青岛大学学生陈乐知(化名)就表示,虽然觉得这些短剧“会把脑子看坏”,但偶尔也会刷到片段,并被其夸张的剧情所吸引。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短剧中,充斥着拜金主义、不劳而获等扭曲的价值观,甚至美化了婚外情等不良行为。 长此以往,将会对观众,特别是中老年观众的价值观产生怎样的负面影响?
许多中老年人,为了追剧,甚至“一掷千金”。 《闪婚老伴是豪门》等剧集,虽然前几集免费,但后续集数需要付费观看,且收费标准远高于传统视频平台会员。 一些短剧小程序,甚至采用“默认开启自动解锁下一集”等手段,诱导用户进行消费。
这种现象,也引发了大量的用户投诉。 在黑猫投诉平台,关于短剧的投诉多达1700多条,主要集中在诱导扣费、自动扣费、宣传不实、难以提现、无法退款等问题上。
与此同时,中国电影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低迷。 2024年前六个月的观影人次下降至2015年水平,国庆档观影人次更是创下新低。 这与短剧的崛起,有着怎样的关联?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注重的是艺术表达和审美追求。 而短剧,则更像是一种“产品”,它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导向,注重的是用户体验和商业利益。新技术的出现,以及流媒体的冲击,都对电影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而短剧,作为一种更便捷、更碎片化的娱乐方式,更是对电影市场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
这种差异,也导致了两种娱乐方式的受众群体和观看习惯的不同。 电影需要观众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短剧则更适合碎片化时间的观看。
短剧行业想要健康发展,必须从“流量至上”转向“内容为王”。 这需要:加强监管: 规范付费模式,打击虚假宣传和诱导消费行为。提升内容质量: 创作出更多有深度、有价值的作品,避免低俗、粗制滥造。引导价值观: 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避免对观众,特别是中老年观众产生负面影响。
短剧的崛起,确实对电影市场造成了冲击,也反映了人们娱乐方式的变化。 然而,短剧行业也需要反思,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创作出更多能够真正打动人心、引人深思的优秀作品。
合作之前建议签订合同,剧供需作为信息共享平台,无法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准确性做出判断,不承担任何财产损失和法律责任,若您不同意该提示,请关闭网页且不要在本站拓展任何合作,否则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个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