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被定义为时长在5到20分钟之间,篇幅短小而精致的剧集形式,近年来逐渐在国内各大平台崭露头角。
而随着省级卫视纷纷将微短剧列入黄金档,这一新兴形式已然成为电视内容的“新宠”,并通过大屏平台进入更多家庭。
那么,它如何从小屏走向大屏,成为省级卫视黄金档的“主菜”。
01
微短剧
起步与扩展
微短剧一词最早来自于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等。
随着短视频的风靡,观众对于短小精悍、节奏紧凑的内容需求日益增加,微短剧应运而生。
相较于传统电视剧动辄45分钟一集,微短剧更符合现代快节奏生活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甚至在碎片化时间中提供完整的观剧体验。
湖南卫视便是微短剧“上星”的先驱者。
早在2023年12月,湖南卫视便率先推出首部微短剧《风月变》,开创了微短剧登陆省级卫视的先河。
此后,湖南卫视继续发力,不仅在后晚间时段开辟了“微短剧剧场”,更在2024年8月将微短剧推向黄金档,打造了全国首个黄金档微短剧剧场。
这不仅为微短剧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平台,也为其他省级卫视提供了榜样。
02
东方卫视
创新尝试
2024年10月,东方卫视进一步拓展了微短剧的边界,宣布将于10月14日推出“品质东方·微剧场”,成为国内首个日播微短剧展播带。
这一剧场将每天在黄金档时间段播出,由12部精心制作的微短剧组成,包括《金猪玉叶(第一/二季)》《师傅》《赵小姐的日记》《执笔》等多部人气剧集。
更值得注意的是,东方卫视不仅展播已有的优秀作品,还计划自制微短剧,将“微短剧+综艺”的模式推向新的高度。
如《开播!短剧季》就是一个将微短剧与综艺相结合的创新节目,集结了《杜拉拉升职记》《聊斋》《终极一班》等经典IP,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
这不仅体现了东方卫视在内容创新上的大胆尝试,也标志着微短剧已成为电视平台的一股重要力量。
微短剧以其灵活的内容形式、短小精悍的叙事方式,逐步进入主流电视观众的视野。
尤其是对于年轻观众来说,微短剧更加贴近他们的观影习惯和审美需求。
03
大屏
放大器的效应
微短剧从小屏走向大屏,不仅是内容形式的扩展,更是平台影响力的放大。
东方卫视总编辑周捷表示:“电视大屏是一个放大器,把小屏的精品内容放到大屏播出后,能够把影响力更大地释放出来。”
这强调了大屏作为家庭娱乐中心的重要地位。随着电视技术的进步和大屏设备的普及,电视不仅是信息传播的载体,更成为了家庭娱乐的重要中枢。
根据QM数据显示,2024年6月,智能电视终端的活跃设备总量达到3.11亿台,同比增长9.7%,而IPTV总用户数已达4.05亿户。
这意味着,尽管移动端的短视频内容日渐丰富,电视大屏仍然是重要的内容消费终端。
微短剧借助电视大屏的强大影响力,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吸引观众,并实现更高层次的内容推广。
04
微短剧上星
多元化趋势
不仅是湖南卫视和东方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等省级卫视也纷纷加入了微短剧上星的行列。
2024年7月,浙江卫视推出竖屏精品微短剧《南辕北辙的我们》,并在黄金档进行播出;江苏卫视则计划推出约50部微短剧项目,其中包括由《非诚勿扰》团队制作的《重返十八岁的夏天》。
微短剧的上星不仅扩展了内容的传播渠道,也为电视卫视的商业化运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小屏反哺大屏”的模式,卫视平台可以利用已在短视频平台上获得高人气的微短剧,进一步提升大屏端的内容竞争力。
这一趋势表明,微短剧已不再局限于短视频平台,它正在成为主流电视平台的重要内容补充。
随着微短剧的上星,观众对其内容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微短剧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故事的构建与情感的传达,这对编剧和导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各大卫视不仅在编播选择上更为谨慎,还积极探索“微短剧+”的多元化创新模式。
如东方卫视的微短剧不仅涵盖爱情、反诈、旅游等题材,还将竖屏剧、互动剧等新兴形式引入其中,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观看体验。
然而,微短剧的制作成本相对较低,如何在短时间内吸引观众并维持高质量的内容输出,仍然是这一新兴形式面临的挑战。
此外,虽然微短剧在短视频平台上大受欢迎,但如何在电视平台上成功“破圈”,吸引更多传统电视观众的关注,依然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创新。
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影视形式,已经从短视频平台走向了电视大屏,并在省级卫视黄金档站稳脚跟。
它不仅满足了现代观众对短小精悍内容的需求,也为传统电视台提供了内容创新的新机遇。
合作之前建议签订合同,剧供需作为信息共享平台,无法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准确性做出判断,不承担任何财产损失和法律责任,若您不同意该提示,请关闭网页且不要在本站拓展任何合作,否则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个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