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三季度江苏省消费投诉与舆情分析报告于11日对外发布,全面展示了江苏省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最新情况。报告显示,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江苏省消保委”)系统在第三季度共受理了54,673件消费维权诉求,接待了80,516人次的消费者来访和咨询,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达3874万余元。这些数据反映了江苏省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
报告特别指出,直播带货、微短剧消费、人工智能服务等领域成为本季度引发舆论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中,微短剧消费的投诉尤为突出,相关舆情信息多达5824条。针对这一问题,江苏省消保委迅速采取行动,开展了专项消费调查,并对涉及的相关平台进行了约谈,要求其进行整改,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内容质量问题:部分微短剧存在剧情粗糙、制作水平低下等问题,影响了消费者的观看体验。
收费问题:一些平台在收费方面存在不透明、乱收费的情况,导致消费者不满。
售后服务问题:消费者在遇到问题时,平台的售后服务响应不及时、处理不力,增加了消费者的困扰。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江苏省消保委采取了以下措施:
开展专项调查:组织专业团队对微短剧消费市场进行全面调查,收集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
约谈相关平台:与涉及投诉较多的平台进行面对面沟通,要求其认真对待消费者投诉,积极整改存在的问题。
加强监管:推动相关部门加强对微短剧市场的监管,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秩序。
提高消费者意识: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增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
江苏省消保委的这些举措,不仅有效解决了当前微短剧消费市场中存在的问题,也为其他领域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未来,江苏省将继续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努力营造更加公平、透明、健康的消费环境。
第三季度,全省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共处理了各类投诉54787件,其中商品类投诉达30108件,占受理总量的55.07%,服务类投诉则有23179件,占比42.4%。这一数据反映出商品和服务市场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和改进服务质量。
在商品类投诉中,食品类投诉量最高,达到了7867件,占据了商品类投诉的26.13%。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持续上升,主要投诉点集中在安全问题、虚假宣传和售后服务三个方面,尤其是安全问题最为突出,占食品类投诉内容的61.51%。这表明食品安全依然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食品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管,确保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日用商品类投诉方面,质量问题、售后服务和虚假宣传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还可能导致经济损失。因此,生产企业应提高产品质量,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同时监管部门应加大对虚假宣传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市场秩序。
家用电子电器类投诉主要集中在售后服务、质量和合同履行方面。随着电子电器产品的普及,消费者对产品性能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售后服务网络,及时解决消费者遇到的问题,同时在销售过程中明确合同条款,避免因合同纠纷引发的投诉。
在服务类投诉中,生活、社会服务类投诉依然占据首位,投诉量达到7757件,占服务类投诉的33.46%。销售服务和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的投诉量紧随其后,主要问题集中在合同履行和售后服务上。这反映出服务业在合同管理和客户服务方面存在不足,需要通过培训和规范管理来提升服务质量,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总体来看,第三季度的投诉数据反映了当前市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食品安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和合同履行等方面的不足。企业和监管部门应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消费者的合理诉求,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合作之前建议签订合同,剧供需作为信息共享平台,无法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准确性做出判断,不承担任何财产损失和法律责任,若您不同意该提示,请关闭网页且不要在本站拓展任何合作,否则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个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