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较早入场微短剧的长视频平台,优酷在2023年上新的微短剧数量仅次于腾讯。早在2019年,优酷就开设了“小剧场”频道,随后于2021年推出“扶摇计划”,联动IP平台和片方等多方资源深耕短剧市场,形成了以7-10分钟每集,整部20-30集横屏为主的内容生态。
此计划聚拢了书旗小说、快看漫画等十几个IP方,并且落地了很多优质的微短剧项目,在这一计划加持下,之前上线的民国偶像短剧《千金丫环》和家庭伦理短剧《致命主妇》分账均破千万;都市爱情剧《别跟姐姐撒野》上线不满一月,票房即破500万。
在近期的市场动态中,优酷宣布了其短剧分账规则的全新调整,旨在通过提高独家短剧的分账收益并引入激励机制,以促进优质内容的生产与传播。针对S级和A级短剧,优酷分别设置了16元和8元的单集分账单价,相较于之前6元和4元的定价,这一调整意味着单集分账上限提升了167%和100%。
为了进一步激发短剧制作团队的创作热情与创新能力,优酷创新性地引入了“拉新系数”这一指标。这一指标综合考量了短剧在播出期间的站外营销、渠道引流及会员转化等方面的数据表现,从而动态调整分账收入,最高可上浮120%,但数据表现不好的最低仅能获得分账收入的40%。
这一系列调整表明,优酷正加大对短剧领域的投资力度,力图吸引更多高质量短剧内容在自家平台上独家呈现。通过优化分账机制,优酷不仅希望能够提升平台内容的多样性和吸引力,同时也为短剧制作方提供了更为灵活且富有激励性的收益模式,旨在共同推动短剧行业的健康发展与繁荣。
在2020年左右,长视频平台如优酷、腾讯视频、芒果TV以及爱奇艺等纷纷开始涉足短剧领域,但相比之下,长视频平台对于短剧的接纳程度较为谨慎,其发展速度也未能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相匹敌。尽管如此,这些长视频平台依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优酷上线了独立的短剧频道,腾讯视频推出了专门播放短剧内容的“十分剧场”,芒果TV则设立了“大芒短剧”,而爱奇艺则始终未有实质性的动作。
爱奇艺CEO龚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明确表示,他认为短剧与爱奇艺的影视主体业务在审美、人才需求以及商业模式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可能是长视频平台对短剧态度保守的一个原因。
然而,近期爱奇艺的动向显示,该公司已经对短剧领域产生了浓厚兴趣。上个月,爱奇艺宣布启动“短剧场”和“微剧场”两个新板块,前者用于播放时长在5至20分钟之间的短剧,后者则专注于播放时长在1至5分钟的短剧。爱奇艺承诺,将把70%以上的收入分配给内容的出品方,这一举措预示着爱奇艺正致力于通过优化收入分配机制,吸引更多的优质短剧内容。
另一边,刚刚过去的国庆节期间,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微短剧国庆档推荐片单,覆盖到《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这世间如你所愿》《大力村超人》等29部微短剧。从长视频平台持续深入的商业化探索,到主流媒体的片单推介,不难看出,短剧正在经历新一轮的高速成长期,在这个过程中,长视频平台的深度介入,除了带来更多元、更有利于创作者的商业模式外,也在加速短剧精品化的发展进程。
相关资讯:微短剧陪你过国庆——北京10部作品入选国家广电总局微短剧国庆档推荐片单
随着短剧市场的持续火热,以及它为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带来的显著正向收益,长视频平台对短剧的态度已从最初的谨慎尝试转变为现在的大幅投入。这一转变背后的关键因素在于,短剧市场展现出的巨大增长潜力和商业价值,以及它对用户注意力的吸引,迫使长视频平台不得不调整策略,以适应这一新的市场趋势。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接近374亿元,同比激增近268%,预计到2024年这一数字将超过500亿元,到2027年甚至有望突破1000亿元。这些数据显示了短剧行业的强劲增长势头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同时,各大平台的数据也佐证了这一趋势。截至今年7月,快手平台上的短剧日活跃用户数量达到3亿,每天有约1.4亿用户观看10集以上的短剧,较去年同期增长55.3%。而在抖音平台上,短剧的付费用户数量相比去年增长了10倍,付费金额更是增长了5倍,这表明短剧已经成为用户消费内容的重要选择之一。
面对短视频平台在版权保护、内容原创等方面的挑战,以及短剧市场对用户注意力的极大吸引,"优爱腾"(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的简称)不再像过去那样集体抨击短视频的侵权行为,而是开始意识到短剧市场的潜力。用户对剧集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短剧上,这促使长视频平台不得不改变策略,积极布局短剧市场,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也寻求在短剧领域获取更大的商业价值。
相比之下,爱优腾芒等长视频平台则是完全不同的商业打法。以最新发布分账细则的优酷为例,平台的分账规则面向的是整体的分账内容,短剧只是其中之一。具体而言,优酷提供了播前定级和播后定级两种会员分账模式,并将单集定价上限抬升至16元/集,而在广告分账的部分,平台让利空间在80%-100%。同样,爱奇艺此次也是将短剧内容纳入会员体系,并通过内容分账的方式与制作方合作,平台承诺,将超过70%的收入给到制作方。
一位长视频行业的专家向界面新闻透露,剧集和综艺节目存在着较高的不确定性,每年各大平台都会寄希望于几部S级剧集成为爆款,但并非所有作品都能达到预期的市场反响。尤其今年,爱奇艺在剧集方面未能像去年的《狂飙》一样创造出爆款,导致部分付费用户流失至其他内容更具吸引力的平台。
为了吸引用户注意力并平衡剧集和综艺的不确定性风险,长视频平台正加大对短剧的投入力度。然而,长视频平台的短剧能否达到短视频平台的影响力,目前仍难以预测。
一位视频行业观察人士指出,短剧是在短视频平台的内容分发机制和商业模式下兴起的产物,与长视频平台的整体运营逻辑存在显著差异。长视频平台与短视频平台在短剧运营上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抖音、快手和微信小程序主要依靠平台强大的流量分发能力运营,商业模式通常采用IAP(In-App Purchase)付费解锁短剧或IAA(In-App Advertisement)广告免费解锁短剧,这都依赖于短剧制作方的推广能力。而优酷和爱奇艺则采用了会员和广告分账模式,类似于网剧和网络电影的运营方式。
上述视频行业观察人士表示,早期一些短剧能够在短时间内以较低成本获得数千万元乃至数亿元的收入,除了内容本身的魅力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精准的流量投放。个别短剧甚至将90%的收入用于投流,平台获得了大部分收入,但制作方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得收入,并快速投入到下一部短剧中,总体上来说并未亏损。相比之下,长视频平台的流量和运营能力使得短剧播放量难以达到短视频平台的高度,尽管制作方可以获得更大比例的分账收入,但周期较长,实际收入规模是否能更大仍有待验证。
去年长视频平台的表现可以作为参考。根据云合数据发布的微短剧榜单,2023年长视频平台表现最佳的短剧是腾讯视频推出的《招惹》,分账票房达到2000万元,创造了当年长视频平台微短剧分账的新高。然而,同期也有大量微短剧在长视频平台的分账收入仅为百万级别。
尽管如此,短剧制作方普遍认为,市场上存在不同的运营模式和选择空间是件好事,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最适合的模式发行短剧。在短剧发展的初期,主要的制作方是MCN机构,他们擅长流量投放。随着短剧的热度上升和内容质量的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影视机构加入进来,这些机构更熟悉传统长视频平台的分账模式,可能在短视频流量投放方面并不擅长。
一些从业者认为,长视频平台增加对短剧的投入,将有助于提升短剧的精品化水平,让制作方能够将更多资金投入到内容创作中,而不是一味追求成本压缩和投流预算的提升。今年6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最严短剧新规”,确立了清晰的审核机制和标准,这意味着短剧将面临更严格的监管。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希望短剧能够快速实现精品化,减少粗制滥造对整个行业产生的负面影响。长视频平台在此时加大对短剧的投入,无疑看到了分得更大市场份额的机会。
合作之前建议签订合同,剧供需作为信息共享平台,无法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准确性做出判断,不承担任何财产损失和法律责任,若您不同意该提示,请关闭网页且不要在本站拓展任何合作,否则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个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