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小程序
剧供需小程序

扫码进入剧供需小程序
找合作更方便

微短剧救不了爱奇艺
作者:剧供需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0日

爱奇艺遭遇内容危机,长视频爆款作品缺失导致业绩受挫,从而转向短剧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爱奇艺做竖屏短剧,缺点基因。



9月25日,2024爱奇艺秋季悦享会在上海举行,关于爱奇艺在微短剧领域的商业模式作出的调整,吸引了不少业内人士的关注,主要原因在于不同于市场上普遍采用的将90%以上收入用于投流的微短剧商业模式,爱奇艺选择将70%以上的收入分配给内容出品方,同时确保会员能够免费观看这些微短剧内容。


理论上来说爱奇艺这一举措一方面能够激励内容创作者生产更多高质量的作品,同时也为爱奇艺平台带来了更多优质内容,另一方面提升了用户体验,增加了会员的观看时长和频率。


也有不少业内外媒体发声,好奇爱奇艺能否靠70%短剧分账实现逆袭。


但理论并不代表现实,从用户角度客观来看,微短剧救不了爱奇艺。


回望爱奇艺过去十二年,从亏损十年到运营亏损收窄再到2022年给出盈亏平衡的时间表,走了很长的一段路,去年通过《狂飙》等热门剧集的成功而实现年度业绩跃升,收入同比增长近10%,而今年第三季度已步入尾声,前两个季度的成绩却不尽人意,因为暂停后播放全屏广告、会员涨价等风波也导致了会员数量的陡然萎缩。(*2024年第二季度,爱奇艺的总营收为74亿元,同比下降5%;净利润则暴跌到6869万元,相比于前一年的3.65亿元,下降幅度达到81%,其中会员服务和在线广告收入出现了双下滑。)


作为爱优腾三家长视频巨头平台之一的爱奇艺,本是最早推出“竖屏控剧场”,开启分账模式的平台,占据了优势,却在今年未能跑赢腾讯视频,数据显示,腾讯视频和爱奇艺的月活跃用户数分别为4亿和3.86亿。影响长视频平台DAU和MAU的因素有很多,该数据不能直观反应爱奇艺在微短剧板块上的成绩,但在现阶段多家长视频平台开始押宝微短剧的市场环境下,仍存在着参考意义。


“平台调性与用户习惯 

  的不匹配”


微信花了4年,才依靠本身庞大的社交用户基数、多次迭代的推荐算法以及商业化的完善,才让用户养成创作、浏览的习惯;抖音花费了近7年,从内容创作、社交互动、休闲娱乐等多个方面吸引用户,产生了不计其数的UGC、PGC及OGC,庞大的日活才将其流量在小说网文、小程序短剧的商业价值体现出来。


由此可见,微短剧实现爆款的大前提是:被看见


而反观爱奇艺,从PC端看,爱奇艺的微短剧入口并不容易,需要进行特定搜索过后才能点击进行观看,首先在PC端,爱奇艺已经让自己的微短剧难以被看见。


对比之下,爱奇艺的移动端更为用心,然而,爱奇艺推出的随刻视频板块,更像是短视频板块,其中的微剧场、短剧场、短剧均为竖屏微短剧的观看入口,可以窥见,爱奇艺希望通过上下刷动浏览竖屏短剧、竖屏短视频的方式实现社交属性,来培养用户习惯,但这种变化效果并不显著,本身爱奇艺的平台调性与用户习惯并不符合竖屏短剧的特点,缺少竖屏短剧的用户触达短剧的基本渠道,爱奇艺作为长视频平台,其原生用户及会员习惯于享受高质量的剧情和细节,追求沉浸式的观影体验,抑或是在需要追综艺、电影、横屏网剧的时候使用爱奇艺,通过爱奇艺来刷短视频、短剧、放松的用户占据的比重微乎其微,难以形成有效的用户粘性。


而爱奇艺作为一家仅用于观影的工具类平台,想要同时打破社交与微短剧的窗口,不论是通过入局微短剧来提升会员数或者日活,都可谓任重而道远。


“内容创作与产出能力

 存在不足”


其次,爱奇艺在微短剧内容创作与产出能力上存在不足。尽管爱奇艺在内容创作上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投入,但在微短剧领域,其创作和运营能力显然不如一些短视频平台。微短剧的创作需要快速迭代、不断创新,以适应观众多变的口味。但是,爱奇艺在微短剧的创作上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导致其内容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吸引和留住用户。


而内容创作与产出能力的不足背后,根本的原因是商业化及盈利模式与出品方之间的冲突。


“商业化盈利模式出品方

 存在冲突”


现阶段,优秀的竖屏短剧创作方往往更倾向于选择短视频平台进行合作,因为这些平台能够提供更好的流量分发和商业化机会。相比之下,爱奇艺作为长视频平台,其商业化和盈利模式更加依赖于传统的广告和会员收入,对于微短剧的商业化支持相对较弱。


即便是爱奇艺在上游将大部分收入(70%以上)分配给内容出品方,其效果也微乎其微,因为在下游爱奇艺VIP会员可以免费观看短剧场和微剧场内的所有微短剧内容,无需额外付费这一策略,也直接导致了其收益远不如短视频平台及小程序内的充值收益。


这使得优秀的竖屏短剧创作方不愿意选择爱奇艺作为合作平台,进一步削弱了爱奇艺在微短剧领域的竞争力。


“缺乏生态支持,

 难以打出厂牌效应


短剧行业现阶段不少优质的团队、企业,都开始纷纷打出自己的厂牌,在短视频平台除了剧场账号之外,更为注重运营账号矩阵,提高厂牌声量,吸引厂牌粉丝,通过打出擅长的风格、内容方向、有特色的合作艺人吸引流量,为新剧积累高粘性的原始观众,为老剧实现二次转化。


而在爱奇艺上线的剧,大多时候只会让观众记住“这部剧在爱奇艺播”,而不是“这部剧是某公司某团队做的,他们还有其他什么不错的剧”,在长视频领域,爱奇艺虽然拥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和用户基础,但在微短剧领域,缺乏足够的生态支持。微短剧的成功往往需要平台的全方位支持,包括内容创作、流量分发、商业化运营等多个方面。然而,爱奇艺在微短剧领域的生态构建明显相对滞后,导致微短剧难以形成有效的品牌效应和用户口碑。


从以上四个方面不难看出,对于爱奇艺这样的长视频平台来说,微短剧并不能成为其救命稻草。


爱奇艺在微短剧上的举措面临着平台调性与用户习惯不符、内容创作与产出能力差、商业化与盈利模式冲突以及缺乏生态支持等多个方面的挑战。因此,爱奇艺需要重新审视其在微短剧领域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寻找更加符合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的发展路径。


正如在去年的Google开发者大会上,爱奇艺集团副总裁、海外技术产品总负责人叶涛在谈及爱奇艺与 Netflix 这样的国际流媒体巨头在东南亚市场的竞争时提到的“爱奇艺海外站是一个以亚洲内容为核心的视频平台,我们将华语内容作为重点内容,同时以日漫、韩剧以及本土自制剧作为补充。但 Netflix 更多是一个全球性的流媒体平台,我觉得定位的不同是爱奇艺和 Netflix 最大的差异。而在内容之外,用户体验也被视作爱奇艺产品力的核心。长视频本就是一种网络消耗大、带宽要求高的内容形式,在爱奇艺重点发力的东南亚地区,针对当地的弱网环境,爱奇艺技术团队内部孵化了大量的技术改进方案、专利来优化用户体验,例如提升用户访问速度、画质增强、支付性能提升等等。对于持续走热的短剧出海,爱奇艺看好短剧,也将持续关注短剧赛道的变化、进展,但爱奇艺还是会更多聚焦在长视频业务,持续在长视频赛道扎根发展。”


由此来看,时隔一年,爱奇艺在微短剧上的大刀阔斧所带来的,在被视作爱奇艺产品力核心的用户体验上的表现,却并未达到让人满意的效果,微短剧救不了爱奇艺,要由长到短,由短及长,爱奇艺的护城河想要越挖越宽,还要一步一步的走下来。



▲图片来源网络


猜你喜欢

————免责声明————

合作之前建议签订合同,剧供需作为信息共享平台,无法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准确性做出判断,不承担任何财产损失和法律责任,若您不同意该提示,请关闭网页且不要在本站拓展任何合作,否则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个人承担;

©2023 剧供需
辽ICP备2022006816号
辽宁巴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官方客服
请关注官方微信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