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庆档期间,一部名为《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的微短剧迅速走红,成为网络视听领域的焦点。这部剧自10月1日首播以来,迅速席卷各大网络平台,仅在抖音上的播放量就已经达到了1.4亿次。然而,伴随着其爆火的同时,该剧也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不少观众和网友纷纷指责其“恶搞了长征精神”“疑似侮辱革命先烈”,声讨之声不绝于耳。
《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的故事背景设定在红军长征时期,讲述了一个现代青年意外穿越到长征途中,在艰苦的环境中开设了一家小超市,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红军战士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虽然剧情看似轻松幽默,但这种将严肃的历史题材与娱乐化元素相结合的方式,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批评。
该剧的制作方是十月初五影视公司,而这家公司的背后老板正是知名大V咪蒙。咪蒙曾以撰写情感文章和社交媒体运营闻名,近年来多次尝试转型,涉足多个领域。此次选择拍摄与长征相关的微短剧,显然是希望借助爱国主义情怀吸引更多关注和流量。
然而,这种尝试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许多观众认为,咪蒙此举是对长征精神的不尊重,甚至有涉嫌侮辱革命先烈之嫌。一些历史学者和文化评论家也指出,将如此严肃的历史事件进行娱乐化处理,不仅容易误导观众,还可能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
面对质疑,十月初五影视公司和咪蒙本人尚未作出正式回应。但可以预见的是,这场争议将会持续发酵,如何平衡历史的严肃性和娱乐的趣味性,将是未来类似作品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无论结果如何,这次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在创作涉及重大历史事件和民族情感的作品时,必须怀有敬畏之心,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尊重性,避免引发不必要的社会争议。
《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是一部以当代大学毕业生苏梅梅为主角的微短剧。故事开始于苏梅梅接手了爷爷留下的“胜利超市”。一天,她意外绑定了一个可以跨越时空的“万界超市”系统,这个系统让她能够通过超市连接不同的时空。为了寻找失踪的大爷爷苏忠国,苏梅梅踏上了前往长征路上的旅程。
在寻找过程中,苏梅梅不仅见证了红军长征途中的英雄事迹,还通过“胜利超市”这一特殊媒介,与红军战士和沿途的民众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她利用超市中的物资,帮助红军战士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同时也感受到了他们英勇无畏的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情怀。
该剧通过五个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故事,展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与革命浪漫主义精神,传递了温暖而朴素的家国情怀。每个故事都围绕着苏梅梅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冒险展开,既突出了她的成长和变化,也深刻反映了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
各大官方媒体对这部剧给予了高度评价。例如,人民文娱评价道:“该剧以短剧特有的爽感情节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当代年轻人的梦想——不仅有苏梅梅‘自带’超市沿途送物资,此超市更能联结不同时代,让都市里的普通人在‘长征超市’下单当年的草鞋、军装等,支持红军长征,回应了当代年轻人的心声。”
尽管官方媒体给予了高度评价,但该剧在观众中却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一些观众认为,该剧将严肃的历史题材与娱乐化元素结合得恰到好处,既有趣味性,又有教育意义。然而,也有不少人批评该剧“恶搞了长征精神”“疑似侮辱革命先烈”,认为这种处理方式不尊重历史,可能会误导年轻观众。
《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自播出以来,引发了广泛的社会争议。观众和评论界的反应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有人认为该剧是对长征精神的弘扬,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对长征精神的恶搞和侮辱。
支持者认为,《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通过轻松幽默的方式,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关注长征历史,从而传递了长征精神。剧中主人公苏梅梅利用“胜利超市”帮助红军战士解决实际困难,展现了红军的英勇无畏和革命浪漫主义精神。这种创新的叙事方式,不仅增加了观众的观看兴趣,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传递正能量。
人民文娱:该剧以短剧特有的爽感情节,实现了当代年轻人的梦想,让他们通过“长征超市”下单当年的草鞋、军装等,支持红军长征,回应了当代年轻人的心声。
其他官方媒体:纷纷称赞该剧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创新性,能够吸引年轻观众的关注,弘扬了长征精神。
反对者则认为,《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将严肃的历史题材娱乐化,严重扭曲了红军战士的形象,甚至是对长征精神的侮辱。他们指出,剧中的一些情节设计不仅缺乏历史准确性,还带有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这与红军对平等社会的信仰和顽强的意志背道而驰。
观众:很多观众表示,该剧将红军战士的形象描绘得过于轻浮,甚至有些滑稽,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这种处理方式不仅伤害了观众对红军的敬仰之情,更是对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历史的亵渎。
评论人士:有评论人士严厉批评该剧,认为“似乎唯有消费主义和商品拜物教才能最终解决了红军所面对的问题,而不是红军对平等社会的信仰和顽强的意志解决了这些问题。”
影评人马庆云则提出了更为中立的观点,他认为应该站在一个中立的视角来看待这一现象:
马庆云:一种新的文艺内容形式出现之后,我倾向于认为,应该等一等,不着急表态,看看它会向哪个方向发展。《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这部微短剧,便可以属于新的文艺内容形式。目前的争议,还没有上升到文艺理论的高度上来,只属于剧迷们中间的争议。这部戏能上线,似乎也说明,主管影视剧审核的领导们也希望它能先出来和大家见面,看看大家的反馈信息再说。
事实上,在《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之前,咪蒙团队已经出品了多个爆款短剧。整个九月,短视频平台上最火爆的短剧叫做《闪婚老伴是豪门》,狂揽16亿次播放。这部剧的出品方是听花岛,这是咪蒙的“十月初五影视公司”旗下的短剧厂牌。听花岛的首席编剧张静思,同时也是“上海银色大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法人。
张静思是咪蒙公号时代的元老级员工,也是她的合作伙伴。两人穿越了经济周期,改变了传播媒介,从公号时代过渡到短剧时代,从文字到视频,在赚钱的路上一点没歇着。
咪蒙从文字大V转身为短视频制作人,还要追溯到2019年的一场危机。当年,咪蒙旗下矩阵公号「才华有限青年」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的文章,公司因此卷入了一场舆论风暴。4月,咪蒙宣布公司解散。
自媒体人三表多次撰文批判咪蒙。他的观点是,咪蒙扮演“大众情绪代言人”,专门提炼人际冲突、阶层冲突、代际冲突中鲜明对立面,用故事把矛盾推向极端,骂出大众心中所骂,赚取共鸣。“社会上有摩擦的对抗都被她写了。”他一度对咪蒙失望,认为作为不惑之年的知识女性,立意理应更高,而不是以发泄为目的。
如今,从自媒体成功转型到短视频领域的咪蒙,不再贩卖“毒鸡汤”,而是开始在她的短剧王国里,兜售起了“爱国主义”。这种转变来得实在太过突然,让人难以接受。
《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的播出,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该剧在赢得高播放量的同时,也引发了巨大的争议。有观众认为,该剧将严肃的历史题材娱乐化,严重扭曲了红军战士的形象,甚至是对长征精神的侮辱。他们指出,剧中的一些情节设计不仅缺乏历史准确性,还带有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这与红军对平等社会的信仰和顽强的意志背道而驰。
合作之前建议签订合同,剧供需作为信息共享平台,无法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准确性做出判断,不承担任何财产损失和法律责任,若您不同意该提示,请关闭网页且不要在本站拓展任何合作,否则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个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