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观众娱乐习惯的变化,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正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成为现代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类作品通常时长较短,一般不超过几分钟,但它们却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既满足了快节奏生活下人们对碎片化时间利用的需求,又能够传递深刻的情感和社会意义,承载着时代的脉搏与文化的共鸣。
2023年8月28日,在美丽的东北城市吉林,一场名为“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的微短剧创作研讨会在吉林动画学院成功举办。此次研讨会作为第十九届中国长春电影节的重要分支活动之一,吸引了众多业内专家、学者以及微短剧创作者的参与。会议围绕“微短剧的内容创新与故事叙述”、“微短剧如何讲好故事,满足多元需求”等主题展开讨论,旨在探索微短剧这一新兴领域的未来发展之路。
在研讨会上,与会者通过主旨报告、圆桌对话等形式进行了深入交流。专家们不仅分享了各自对于微短剧发展趋势的看法,还就如何在短时间内抓住观众注意力、如何在紧凑的剧情中展现丰富的人物性格及情感变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此外,与会嘉宾还就微短剧在艺术手法上的创新以及如何结合市场趋势制定有效的推广策略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
此次研讨会不仅为微短剧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交流经验的平台,也为推动整个行业向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这样的活动,人们得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微短剧的魅力所在,同时也为这一新兴艺术形式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夏衍电影学会顾问、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国家一级编剧、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艺术总监韩志君先生在研讨会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强调,虽然不能完全按照长剧的标准来衡量一部短剧,期望其拥有同样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内涵,但是优秀的微短剧同样需要追求叙事、观念和韵味三个方面的和谐统一。
韩志君先生指出,对于长剧来说,叙事成面指的是故事情节要饱满、人物形象要立体;观念成面是指作品要传达明确的主题思想,引导观众思考;而韵味成面则更多体现在作品的艺术美感上,包括对白的语言魅力、场景的视觉美感等。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长剧的艺术价值。同样的,对于微短剧而言,尽管篇幅有限,但仍然需要在这三个方面做出努力,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叙事紧凑、主题鲜明且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效果。
韩志君先生的观点为微短剧的创作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思路。他鼓励创作者们不仅要注重剧本的质量,还要善于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例如,通过精炼的情节设计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富有象征意义的画面和音效营造特定的氛围,从而让观众在短暂的时间里也能体验到深刻的情感触动。这样的创作理念有助于提升微短剧的整体水平,使其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赢得更多观众的喜爱和支持。
国内影视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艺术家们齐聚此次研讨会现场,共同探讨微短剧的发展前景。其中,八一电影制片厂国家一级演员侯天来先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无论是在电影、话剧还是微短剧的创作中,创作者都需要从自身出发,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样才能塑造出鲜活的角色。
侯天来先生进一步解释道,无论是哪种形式的作品,创作的核心始终是人物。对于微短剧而言,尽管篇幅有限,但同样需要通过对人物性格的深入挖掘来构建故事情节。这就要求演员和编剧不仅要熟悉剧本,更要深入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侯天来先生还提到了电影与电视剧之间的区别。在他看来,这两种形式的主要差异在于表现形式的不同。电影往往更注重视觉冲击力和艺术美感,而电视剧则更侧重于情节的连续性和人物关系的发展。相比之下,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融合了两者的优点,既追求视觉和听觉上的震撼效果,又注重通过紧凑的情节和丰富的人物性格来吸引观众。
侯天来先生的观点为微短剧的创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他强调,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影视作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物性格的精准把握都是创作成功的关键。这对于微短剧而言尤为重要,因为它们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一过程,因此对创作者的专业技能和艺术感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的创作理念有助于提升微短剧的艺术品质,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更多观众的认可和支持。
在此次研讨会上,吉林动画学院聘请了一批业内资深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其中包括韩志君、孙毅安、侯天来、苗苗、谭飞、周家凌等多位影视领域的重量级人物。这些专家的到来将进一步丰富学校的教学资源,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指导。
吉林动画学院执行校长刘振华在活动中提到,学校正在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计划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加入微短剧创作技巧的相关课程。这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微短剧的创作方法,使他们在实践中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创作。此外,学校还鼓励学生们进行多元化的自由创作,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刘振华校长还特别强调了学校对于学生自由创作的支持态度。他表示,学校希望能够在规定的教学框架内给予学生一定的创作空间,让学生们的自由创作得到规范的同时,也能从中发掘出优秀的作品。为此,学校将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以激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创作活动,不断探索和实践微短剧这一新兴艺术形式。
这样的举措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促进微短剧创作人才的培养。通过与业界专家的合作,学生们可以接触到最新的创作理念和技术手段,这对于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将大有裨益。同时,这也为微短剧行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合作之前建议签订合同,剧供需作为信息共享平台,无法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准确性做出判断,不承担任何财产损失和法律责任,若您不同意该提示,请关闭网页且不要在本站拓展任何合作,否则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个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