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内卷压力
技术赛道或有可为
国内微短剧市场内卷,行业增速不及预期,盈利效率普遍下滑。面对这种情况,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找从新拓展一条尚未内卷的新赛道,竞争少,就能保持高增速。
同时,新赛道与现有赛道不能重叠程度不能太高,要有足够大的市场空白、够新。由此,有人选择出海去新市场,有人选择钻研新题材,还有人通过技术制作非真人微短剧。
01.
动漫微短剧
用技术替代真人拍剧,最常见的应该就是各类动漫了,近年来,以腾讯视频、优酷、B站等长视频平台为主阵地,一众小说改编的玄幻动漫表现极佳,收获了大批追更粉丝。
动漫微短剧运营模式
有动漫长剧、动漫电影,自然也可以有动漫微短剧,和真人微短剧相比,动漫微短剧省去拍摄场地、演员及拍摄费用,完全由技术团队代替,制作方式更加灵活,成本更低,面向的受众也有所不同,完全可以成为微短剧行业的增量品类。
现阶段的动漫微短剧,难免会受到真人微短剧,乃至游戏等娱乐方式的影响和启发,在内容设计、目标受众和商业模式上,有所趋同。
1)买断IAP
类似真人微短剧,动漫微短剧的IAP模式也是用户付费解锁剧集,但不同之处在于,真人微短剧参与方众多,投资成本也更高,一半是是分成或固定费用+少量分成的形式来合作。而动漫微短剧成本较低,承制方基本都是单独团队,所以多是直接定价买断的形式合作。
2)免费+广告植入
另一类模式则类似动漫或真人长剧,同时结合微短剧端原生的短剧号。自制动漫微短剧上线账号,吸引粉丝、积累流量后通过在剧中植入广告或账号承接商单来盈利,此类模式的微短剧多是用户免费观看。
数据来源:新榜
付费动漫微短剧依托平台变现,而免费动漫微短剧更多注重孵化账号与IP。然而现阶段,动漫微短剧还比较缺乏更出圈的标杆案例,类似品牌定制剧的姜十七,所以整体报价都不高。
目前,动漫微短剧的商单报价,根据粉丝数量,在2-16万元之间,相比同粉丝体量的真人微短剧短剧号来说偏低。不过,相应的动漫微短剧目前制作质量并不高,基本上属于勉强覆盖成本。
▼
相比主流成人动漫市场缺乏竞争力
目前动漫微短剧虽然形式上是微短剧,但受众群体与主流成人动漫有着不小的重合度。主流的成人向动漫,基本都集中在几家长视频平台,多是经过精细建模的大投入制作,效果华丽。并非目前制作动漫微短剧的小团队、低成本能做到的。
2024年上半年,国内四家主要平台共连载百余部成人向动漫,腾讯视频占比37.14%,大幅领先于其他平台,也体现腾讯视频对动漫领域的投入力度足够大,B站、爱奇艺与优酷相差不多,均在20%上下。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整理
此外,这百余部动漫中,约73%都是小说改编,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玄幻类题材,12%为原创,其余则是改编自漫画或游戏。体现出动漫制作技术替代真人,在玄幻等真人表现不佳的题材中,有着优秀的替代价值。头部成人向动漫单集播放都是动辄数千万起步,体量和商业价值远大于动漫微短剧。
既然在体量上完全比不得主流动漫市场,动漫微短剧就需要另辟蹊径,通过差异化找到适合自己的生长环境。因微短剧擅长在短时间内设置连续的剧情转折,牵动用户情感,且女性用户比例更高,动漫微短剧理所当然的也盯上了女频市场。
来源:公开信息搜集
相比真人微短剧,动漫微短剧画面更精美,更符合女性用户的审美,创作空间也更大。女频向的动漫微短剧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主打甜宠爱情
可能是霸总+甜宠,也可能是短视频版本的乙女游戏,区别在于1对1还是1对多,通过记录女主与不同类型男主的心动故事,吸引用户。
2)主打大女主的爽文人生
类似大女主爽剧,讲述女性如何以大女主的姿态,游刃有余的应对职场、恋爱、家庭、友情等问题。
3)温情日常
聚焦亲情、友情等话题,这类细分题材的剧集数量最少,主要是描写平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虽然题材上略有不同,但共同点都是满足了女性的美好期待:更浪漫的爱情、更完美的闺蜜、更酷的妈妈、不憋屈的职场、不无趣的生活,以及不被定义的自己,本质上是剧中塑造出了女性用户想象中的自己。
▼
小红书带头女频动漫微短剧
根据新榜旗下“新红”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25日,近三个月小红书中关于“短剧”的相关笔记达40.02万篇,涉及红人12.21万。虽然没有涉足微短剧行业,但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微短剧生态。
2024年6月25日,小红书宣布将大力投入微短剧业务。小红书的优势在于其用户群体是以一二线城市的年轻女性为主,与目前微短剧的主要用户群体有一定程度的重叠,不少女频微短剧都可以在小红书找到生长的土壤。
小红书目前就有着一批以动漫微短剧为主打内容的账号,已经隐隐形成一股趋势,未来或许会成为小红书差异化竞争的一环。据新榜统计,最近一年小红书涌现出了至少9个粉丝数超百万的动漫短剧号。
数据来源:新榜
其中心动投递员Nana发布的《听障少年和温柔女记者的救赎系爱情》,在小红书一度获赞超73万;擅长塑造大女主成长觉醒故事的都市女孩Vivian,与海蓝之谜品牌开展有商务合作。说明小红书动漫微短剧,是有着一定市场潜力和商业化能力的。
但同时,小红书想发展微短剧,就不能只看潜力,不看困难。小红书毕竟是个以图文内容为主的平台,通过平台寻找消费问题的解决答案才是小红书目前主流的应用场景。基于现有产品设计,在用户体验、内容传播等方面并不适合视频内容的快速推广。
此外,小红书禁止外部引流,一定程度上类似快手,导致流量的上限不够高、商业价值相对有限;用户群里主要是一二线城市的年轻女性,年轻群体对微短剧的消费能力较弱,是目前市场已有的结论;微短剧生态并不完善,小红书上微短剧相关笔记,较大比重都是广告或引导内容,没有形成以内容、制作等为主要讨论内容的健康社群生态,不利于微短剧题材在小红书内部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小红书下场有利有弊,以女频动漫微短剧为切入点,能否打开市场,还需时间检验。就目前来看,尚未发现关键性的突破。
02.
AI微短剧
相较传统的建模做动漫,AI技术算是新兴技术了,2022年的ChatGPT、2024年的Sora,算是彻底打开了,AI制作的大门。
微短剧与AI技术的结合,关注度就要比动漫要大得多。作为一个重资金、重技术的领域,参与进来的玩家,也是一个比一个有实力。
▼
AI带给微短剧的价值
AI技术与微短剧结合,其实是AI与一众影视、动漫、游戏等娱乐作品结合中的一种。在众多结合场景中,微短剧因为形式的原因,成本更低、周期更短,适合尚不完全成熟的AI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步成长。
在逐步结合、共同成长中,AI微短剧已经呈现出几个鲜明的特点。
1)适合玄幻、科幻等真人拍摄效果不佳的题材
在AI技术应用方面,有两大类别可谓是天生的契合,其一是神话、玄幻等带有奇幻色彩题材,往往需要呈现出各种奇幻的场景、角色和特效。
来源:公开信息搜集
二是未来、科幻等科技感十足的题材,正巧AI作图给人的一般感觉就是科技感太足,表现现代日常效果不好,用在这里确实刚好合适。
2)在场景、特效等制作环节发挥难以比拟的效果
在场景生成方面,场景搭建、道具设计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甚至需要为此准备一个人数庞大的团队。使用AI技术通过深度学习,生成所需场景,相比真实搭建,在同等质量需求下,能节省大量的成本投入,反馈的成果在意境等环节有着天然的优势。
在特效方面,无论在影视行业还是游戏行业里,玄幻、科幻作品的特效都是烧钱+费时的代名词,因为预算不支持而看特效,屡见不鲜,最终呈现给用户的,可能就是一个半成品的质量。
3)在时效、性价比方面,占尽优势
《劈波斩浪》的创作团队在接受采访时,曾有表示,“原来做这样一个片子,需要动辄上百人的团队,但目前我们团队就十几个人。”十分之一的团队规模,十余天就能制作完成一部简短的AI微短剧。
成本下降25-75%,达到的效果大概在高成本投入的80%左右,同时大幅缩短制作周期。这样的优势在AI擅长的领域,几乎是无与伦比的。角色头发分出纹理、随风飘动,或者地动山摇、江河倒灌之类的效果,原本费时费力的场景、效果,对AI来说只需一张图。
▼
头部高关注AI微短剧
近期最热门的两部,一是7月6日发布预告片,快手星芒发布的《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由快手旗下的可灵AI提供技术支持;二是7月8日上线,由北京广电局扶持指导,博纳影业联合抖音和即梦AI共同打造的《三星堆:未来启示录》。
来源:公开信息搜集
来源:公开信息搜集
虽然整体数据上,还无法与爆款微短剧相比,但对比当月前后上映的其他微短剧,《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的播放量其实也超越了近80%的成品剧,已经可以算是一部表现位居行业前列的作品了。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因为应用AI技术,免不了使用AI模型,小团队很难参与进来。今年央视下场制作了多部AI微短剧,包括上表中的《英雄》、《中国神话》、《奇幻专卖店》等等。到了下半年,抖音、快手这些视频平台也直接下场,不仅推出自制AI微短剧,还使用了自家的AI模型。
《中国神话》剧照
如博纳影业关于《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制作流程中所述,从文本创意、视觉分镜、画面生成、图像转视频、文本转语音、文本转音乐、视频编辑等方方面面使用了十数个AI模型。国内现在主要用于视频制作的AI模型,在抖音的即梦AI、快手的可灵AI外,还有爱诗科技的PixVerse、美图的WHEE、清华大学参与的Vidu以及昆仑万维刚刚发布的AI短剧平台SkyReels等等。
▼
AI技术有前景,但还需要时间
AI技术的应用有着诸多优点,也有了头部玩家的关注,并制作了成品试水。但我们也要认识到,AI技术不是万能的,当前的技术,尚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
1)版权问题
AI技术的应用,是通过数据模型学习再创作的,其本质上是关联、模仿,并不具备纯原创的能力。既然是非自然人创作,那就可能产生一系列衍生问题,如:生成作品版权归属以及AI作品明确相应版权的确权链路等等。
2)技术不够完善
AI技术在使用阶段,需要不停地人为调教和人工支援,想完全自主创作高质量成品,还有很遥远的距离。单纯的AI制品,在细节和人为常识方面还有诸多不足。比如《劈波斩浪》的男主角,就多次出现明显五官不一致的问题。
3)能力有所欠缺
AI技术虽然已经涉及微短剧制作的各个环节,但不同环节的能力不同,比如人物和场景,属于及格但不完美,已经是可用的程度。但在剧本创作等需要创意的环节,就只能评价为不太合格了。目前AI只能完成简单的一条线式剧情创作,无法去设计复杂的故事以及铺设诸多线索、伏笔。
同样的,在多人同场景、同时间交互;人物微表情、表演等方面,AI能力尚不达标,只能尽量简化。
03.
“WETRUE结语”
目前,动漫微短剧受众群体、资金投入、成品质量等方面都存在劣势,导致竞争力比不过连载动漫长剧。使用的老技术虽然门槛不高,但也缺乏外界关注度,想通过女频细分领域盘活市场,但缺乏出圈爆款。商业价值难以发挥,短时间内看不到明显的突破机会。
相较之下,同样用技术替代真人的AI技术发展有长有短,在其擅长的优势领域,已经达到或接近商用的程度,在弱势领域则还需要时间来逐步完善,可能是一年,也可能是十年。但现有的案例,已经证明了,AI技术在其擅长领域,已经能够发挥其在时效、性价比、总成本等方面的诸多优势。
抖音、快手亲自下场,还发布自有AI模型,已经说明AI技术是行业头部共同关注的新技术,潜力巨大。而AI微短剧,就是AI技术在影视作品结合方面的先锋,必然会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
合作之前建议签订合同,剧供需作为信息共享平台,无法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准确性做出判断,不承担任何财产损失和法律责任,若您不同意该提示,请关闭网页且不要在本站拓展任何合作,否则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个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