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小程序
剧供需小程序

扫码进入剧供需小程序
找合作更方便

短剧出海实况:头部平台译制剧超九成
作者:剧供需
发布时间:2024年8月8日


网文照进短剧

保底金额高达6万元

 头部平台译制剧超九成 

未来5-10年

译制剧赶超本土剧?

当短剧出海的聚光灯几乎都笼罩在本土原创剧(以下简称“本土剧”)时,灯光之外的译制剧正在加速跑马圈地。

根据短剧不完全统计,今年6月份海外短剧APP的应用内购收入超过5000万美元。在近期短剧对畅读短剧事业部总经理陈僖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当前本土剧的充值规模大概是译制剧的3-5倍。

如果按照这个数据来粗略估算,6月份的海外译制短剧充值收入约为833万-1250万美元,预估今年的海外译制短剧市场规模或在1亿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超过7亿。

究竟是制作成本更低的译制剧赚走了本土剧赚不到的钱,还是有当地面孔演员出演的本土剧更能俘获市场?本期,我们来聊聊不像本土剧那么高调风靡的译制剧。

  译制剧的市场空间远被低估?  

译制剧并不是一个很新鲜的事物,放在传统影视行业里,经典能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影响力,译制出海是重要抓手。同理,国内剧也能够通过翻译称海外语言配上语字幕等方式出口

只是在大环境里,多数人都会先入为主地认为海外用户更爱看本土剧,会看译制剧的也不过是海外华人而已,市场盘子实在太小,导致了本土剧赛道上接踵摩肩,译制剧赛道关注寥寥。


但现在情况似乎发生了变化。

根据广大大剧目排行榜显示:

7月出海剧目买量TOP20中,共有13部译制剧上榜,占比高达65%,其中TOP5的海外短剧中有4部是译制剧;

在地区选择上,头部出海剧目们主要分成两个大方向,一部分集中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T1市场,另一部分集中在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出海地区。


(数据来源:广大大)

目前,在MoboReels每月至少百部以上的引入规模中,译制剧超九成。戏剧性的是,这个模式在最开始并不被业内看好。

“我觉得这条路走不通。”彼时有合作方对陈僖如此直言。

而畅读之所以愿意押宝译制剧,也并不全如陈僖所言只是“运气比较好”而已,更多是一种适合自身体质的明智策略选择。

相比很多平台在2023年上半年就走完入局和爆发的过程,7月才入局的畅读占不到太多的先发优势,要迅速打开市场只能另辟蹊径,便试着把加上英语字幕的国产短剧放到英语国家发行试水,往译制剧方向探路。

“我们在7月份发现了一个小的机会点,9月份决定做国内译制剧出海这件事。”这个所谓的机会点是“短剧一哥”孙樾主演的《季总别虐了,舒小姐嫁人了(When Love Arrives Late)》,其在海外跑出来的数据不算大爆,但足够让畅读看到译制剧出海的可行性——我们发现不仅仅是华人在看译制剧,海外的T1国家也有,受众不止是华人。”

(相关短剧海报)

但当时的畅读在短剧行业无异于幼童,业务起步不够早,内容囤积量不够多,靠自己完全做下来不现实,只能紧锣密鼓地张罗起短剧版权授权的工作。

你如果要走(短剧出海)的话,其实核心得去做的是把剧本本地化,去做本土剧,那才有机会。

畅读找到的版权方并不觉得译制剧能够走出来,彼此之间都难以说服对方,这让剧库搭建成为畅读短剧出海的一大难点,不得不持续扩大版权授权收集范围

时间来到去年11月,借着短剧出海的东风和本身出海的经验,畅读才终于从0到1跑通译制剧出海的模式,迅速增长的态势一直持续到今年2月份。

所以我觉得,如果现在回看,我们去年把MoboReels往外推的过程里,第一步(选择译制剧)算是在整个战略选择上相对比较正确的,我们确实找到了一个新的赛道和一个在短剧赛道中比较新的子赛道领域”陈僖如此表示

此外,今年以来也有更多做译制剧出海的玩家逐渐被看到,甚至有弯道超车者。

今年4月,DramaBox的应用内购收入正式超越原本断层出道的ReelShort,并一路走高。6月份,DramaBox的内购收入超过1508万美元ReelShort的内购收入超过1090万美元,这个优势差至今仍无法收紧。


(ReelShort和DramaBox的应用内购收入增长趋势对比 | 数据来源:点点数据)

打开ReelShort,其界面在一定程度上很符合我们对于海外剧集的想象,以本土剧为主。枫叶互动副总裁南亚鹏曾表示,ReelShort能保证每周稳定出品两部以上的本土自制剧,并且产能还在持续增大。在ReelShort首页的91部短剧中,译制剧只有20部。


(截图自ReelShort)

而在DramaBox上,眼熟的国内短剧爆款海报并不少。据悉,目前DramaBox的短剧数量已经高达500+,大部分都是译制剧。比如下图,随机一屏18部短剧,就有12部译制剧。在其他随机截出的一屏短剧中,译制剧占比都在67%左右。如果据此粗略估计,DramaBox上线的译制剧数量或超过300部。

(截图自DramaBox)

尽管目前本土剧的海外受众更广、单部剧发行规模更大,但译制剧出海的运作模式也逐渐成熟。就这两个类型比例之悬殊,很难说DramaBox的逆袭和译制剧抬头毫无关系。

这和两者的不同优势特点有关:本土剧便于海外用户产生代入感,能够更快打开海外本土市场;译制剧则在成本和技术因素上占优,能够借力国内产能,减轻出海压力,更快速地完成入局。

在陈僖看来,译制剧不只是一个跳板型产品,更是一个长期的行业风口和出海经济风口,译制剧市场仍是一片广阔的蓝海

也许这个事情不对,但是我很愿意十年后我们有机会再回顾今天的聊天,我相信五到十年后,译制剧是会超过本土剧的,甚至不仅仅只是两分天下,这是我个人对于行业的中长期预测。

她的预测来源于两方面的信心:走出去的中国文化受到越来越广泛认同;中国基建能力在各行各业展现出的强大。

说到底,短剧是一种商品,整个承制环节都要仰仗整体的产业供应链从当前多地都在加急建设更多影视基地可见一斑。而供应链是众所周知的中国本土优势项,能做到速度更快、体量更大、成本更低。毕竟据短剧自习室社群群友介绍,目前国内短剧月产量已经超过1000部,译制剧出海的供应完全充足,能够一定程度上补齐在初期发展时本土剧供应上不来的缺口。

站在这个层面上,短剧和义乌小商品、新能源汽车有相似之处,后两者依赖中国的产能优势扬名世界,短剧产业也或许能够复制这样的性价比,凭借“量大管饱”量产能力闯出去。

所以,陈僖认为,从长远看,译制剧有更大优势,除非有越来越多本土剧在中国完成拍摄生产,“但是目前还没有看到这些苗头。

且不论这样的预测是否正确,至少在目前来看,中国文化借助短剧这一产品形态走出去的可行性论据是立得住的:

• 在内容投入度上,中国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是最卷的;

• 在基础设施完善度上,中国相对于不发达国家来说是有优势的;

• 在国家政策支持上,整个大方向都是鼓励提倡的。

文化出海一定是飞速增长的势头,这个势头至少要维持五年以上,短剧出海只是切了其中一个行业品类而已。所以陈僖认为,行业中有越来越多人能够关注到译制剧出海是更好的。

  拓展短剧业务,还是“卖书商”逻辑  

在当前的短剧出海赛道里,我们需要直面的事实是——错过了去年的入局时机,现在想要进场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按照前文的分析,译制剧或许是一个机会点。

即便是今天,畅读已经开始在海外铺设本土剧生产团队了,但产能量级上依然很难复制译制剧的规模。这意味着,畅读需要进一步延伸自己的“长板”,即是获得更多短剧作品的授权

目前,畅读的短剧出海合作模式包括买断本土剧或者对引进译制剧保底加分成两种模式

译制剧保底金额大约在2-6万元不等,会给合作方50%-70%的分成比例;本土剧因为大家成本较高,我们以买断非独家首发版权的形式,5000-5万美金都有,具体还是看品质。”

就拿保底加分成模式具体来说:畅读会先对一部短剧的质量进行内部评级,按照市场预期高低来确定发行规模和保底金额;当短剧评级相同时,独家授权作品的长期分成比例相应更高。

(相关短剧海报)

那么该如何去做译制剧出海

在此次对话中,有三项能力被反复提及——海外内容判断能力、海外发行能力和多语种内容生产能力

多年的网文出海探索,让畅读能够判断哪一种内容迁移到海外会被海外用户快速接受;筛选出内容后,通过积累的海外发行能力把短剧发出去,并进一步将探索边界泛化,复制出更多不同语种的版本,找到非阅读用户的更多海外地区短剧受众。

译制剧出海需要最先判断的问题依然是“什么样的内容能火”

和国内短剧相似,海外短剧热门题材的周期性明显,变化几乎能以季度计:2023年Q4以虐恋为主,但近期不突出;2024年Q1的复仇题材表现更亮眼;当下的主流是霸总甜宠。

陈僖认为,虽然现在的海外短剧市场仍然缺内容,处于“可以不停推陈出新”的阶段。基于出海经验,她阐述了对于下一波热门题材的两种预判:

• 社会文化题材,如校园霸凌、LGBT,海外关注度高,但考验本土化能力,如果用中国式思维去做可能无法反映海外群体的文化诉求,甚至导致做偏;

• 男频题材,草根逆袭、小人物翻盘等内容有一定表现,但考验作品选择能力,在国内吃香的战神、赘婿等类型跑不通,目前没有非常出圈的领跑爆款

畅读对男频短剧的态度很值得琢磨。

2023年下半年,男频短剧在国内独占鳌头,一部《无双》不知道吸引了多少玩家前仆后继。畅读也关注到了这样的形势,便把译制后的国内男频短剧爆款放到海外发行,却不见水花,不得不及时刹车,转向虐恋、复仇大女主等题材

“我们陷入了一个不对的策略方向——我们在海外的六七年里明明就是主打女频的,(做短剧的时候却跟风发男频)。”陈僖在复盘时提到了这一点。

但男频市场难以进入,并不代表是完全的铁壁。

今年一季度,男频译制剧《保安老爸竟是世界首富(My Father Is the Richest Man on Earth?!)成了MoboReels的黑马爆款,整体发行规模在畅读译制剧中排名第二,这也让畅读对男频短剧的未来依然抱有期待,“除了这一部爆款之外,暂时没有更新的男频作品代表,我们目前还没有能够复制,但我们看到了单部剧有很高的发行规模可能性,(相信)后续也会有更多这类内容。”陈僖表示。

(相关短剧海报)

对比在男频题材里迎头撞上南墙,畅读在多语种内容生产里走上康庄大道,这同样得益于其在网文出海时代就已经开始拓展不同语种。

字数量级巨大且用户只能通过文字阅读来接受信息的网文,对于多语种译制要求极高,而短剧的字幕译制要求则较低。畅读经历了前期小语种内容的生产和发行,积累的能力和经验复制到现在短剧领域便显得轻松不少。

目前,畅读的译制剧已经拓展出繁体中文、英语、德语、西班牙语、法、葡萄牙语、印度尼西亚、泰、日、韩语共十种外语语种,同时还有更多新语种在筹备开发。陈僖认为,这是接下来进行更本地化或更精细化运营的方向之一。

这种不断更新语种以持续开拓更多区域市场的策略,在短期内显化出来的效果便是区域性的先发流量优势

根据点点数据的统计,从2023年7月1日至2024年8月2日,MoboReels在韩国地区收入1123060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805万元8月以来的日均收入攀新高,维持在40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0000+元

(MoboReels的韩国地区收入统计 | 截图自点点数据

同样以译制剧见长的DramaBox,综合其各海外区域应用内购收入比例来看,美国依然占据压倒性优势其用户价值量毋庸置疑;随后是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都是亚洲区域。

(DramaBox各海外区域应用内购收入比例 | 数据来源:点点数据

相比之下,主力在本土剧的ReelShort,其在欧美地区的应用内购收入超过90%,有非常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ReelShort各海外区域应用内购收入比例 | 数据来源:点点数据

基于此,我们可以对目前译制剧的受众群体和区域市场有一个大概的认知——高价值用户区域依然值得作为首选目标市场,在此基础上应持续拓展文化习惯和人种面孔更相似的亚洲市场,海外华人是重要受众群体。

当下还是得发高价值用户区域,然后再随着这个势头慢慢去渗透和影响他们,因为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也要考虑是不是能够等到那个五年到十年以后再挣钱,我觉得这不现实。”陈僖向短剧自习室坦言。

此外,陈僖对新玩家给出了不同的方向建议:如果想基于发行能力去走,做分销模式会更好;如果想往内容方向去走,除了要看团队基因,还可以关注精品化打磨能力。

其中的分销模式,也是畅读接下来的战略规划方向之一

根据短剧的了解,目前海外暂时没有规模较大的专业分销商角色,海外分销APP的开发和上架运营成本都比国内高,同时也缺乏如星图这样能够链接广告主和达人的接单平台。这正是畅读看好海外短剧分销的重要客观因素,行业环境里的缺口可能会成为隐秘的风口

回看网文出海时期,畅读并没有搭建起分销的体系。彼时,他们更多自称“卖书商”,这个角色就是找到好的内容然后发行销售。从这个角度来说,畅读做短剧这件事也依然是“卖书商”的逻辑:找到好的国内短剧版权,放到海外发行。

当这个销售生意做大了,畅读也萌发了一份关于未来的“野心”——是不是有可能以垂直平台方的身份去聚合行业上下游,大家一起赚到钱。

但相比搭建星图这样更类似于释放媒体能力的平台,畅读更倾向于输出平台的发行能力,拉长内容变现的周期。简单来说,就是攒一个大局,让更多有发行能力的合作方一起去分发更多的短剧内容。

“我觉得这个生态会越来越好,这个行业会越来越越向良性发展。”陈僖对于海外短剧市场满怀希望。


猜你喜欢

————免责声明————

合作之前建议签订合同,剧供需作为信息共享平台,无法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准确性做出判断,不承担任何财产损失和法律责任,若您不同意该提示,请关闭网页且不要在本站拓展任何合作,否则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个人承担;

©2023 剧供需
辽ICP备2022006816号
辽宁巴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官方客服
请关注官方微信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