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小程序
剧供需小程序

扫码进入剧供需小程序
找合作更方便

历史重现!跟随微短剧《苏东坡》探索定州之美
作者:剧供需
发布时间:2024年8月1日

在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推动下,河北省的微短剧创作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不仅数量上实现了快速增长,质量上也屡有佳作涌现,充分展现了河北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地域魅力。年初,一部名为《等你三千年》的微短剧,以邯郸这座古城为背景,完成了河北微短剧创作的一个重要篇章,它通过一系列精心构思的故事,将邯郸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与现代生活巧妙融合,为观众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邯郸画卷,让人们对这座古城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紧随其后的,是另一部备受瞩目的微短剧《你好,苏东坡》,它以定州为创作舞台,采用了新颖的“穿越”视角,让宋代文学巨匠苏东坡意外穿越至2024年的定州塔下,以此为契机,展开了一段段既幽默又富含文化意蕴的故事。《你好,苏东坡》不仅在叙事手法上别出心裁,更在内容上深度挖掘了定州的历史文化与现代风情,通过苏东坡这一历史人物的现代之旅,串联起了定州的过去与现在,展现了定州在历史长河中的变迁与坚守。

 

《你好,苏东坡》的创作,充分体现了“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宗旨,即通过微短剧这一形式,展现中国的地域特色与文化魅力,引导观众在享受剧情的同时,能够对地方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剧中,苏东坡与定州的古今对话,不仅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更在无形中增强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观众在跟随苏东坡的步伐,穿梭于定州的大街小巷、名胜古迹之间,不仅能够领略到定州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更能感受到这座城市在历史与现代交汇点上的独特魅力。

此外,《你好,苏东坡》在创作过程中,还注重将定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活动与现代生活元素相结合,通过生动有趣的剧情,展现了定州人民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风貌,让观众在欢笑与感动中,体验到了定州文化的丰富多彩与历久弥新。这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的创作手法,不仅为微短剧的叙事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开辟了新的路径。

微短剧《你好,苏东坡》在展现苏轼与定州渊源的过程中,巧妙地选取了两个极具代表性的历史瞬间,以画龙点睛之笔,精准而深刻地勾勒出了苏东坡这位伟大文豪忧民爱民、有情有义的立体形象,让观众在短短的剧情中,得以窥见苏轼的内心世界与人格魅力。

首先,微短剧聚焦于苏轼在定州任知州期间遭遇的大旱之年,通过苏轼发明“焖子”这一情节,生动再现了他面对天灾人祸时的民生关怀与创新精神。北宋元祐八年(1093年),苏轼被贬至定州,正值当地遭受罕见的干旱灾害,农作物歉收,百姓生活陷入困境。在这样艰难的时刻,苏轼没有坐视不管,而是主动出击,运用自己的智慧与经验,发明了一种简单易做、营养丰富的食物——“焖子”,有效地缓解了灾民的饥饿问题。这一举动,不仅展现了苏轼作为官员的责任感与担当,更体现了他深厚的民本思想,以及在逆境中寻求解决方案的创新意识。微短剧通过这一情节的展现,让观众深切感受到苏轼忧民之心与爱民之情,以及他在面对困难时的智慧与勇气。

其次,微短剧还讲述了苏轼为缅怀亡妻王弗,亲手在定州栽下“龙凤双槐”的感人故事,以此寄托哀思,表达对妻子永恒的怀念与忠诚。苏轼与王弗的感情深厚,王弗去世后,苏轼始终未能忘怀,这份深情在定州的岁月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在《你好,苏东坡》中,苏轼亲手栽下的“龙凤双槐”,不仅成为了定州的一道风景,更象征着他与王弗之间坚贞不渝的爱情。这两棵槐树,见证了苏轼对亡妻的思念与守候,也象征着他内心深处那份对爱情的执着与忠诚。微短剧通过这一情节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苏轼作为文人的浪漫情怀,更传递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爱情观,让观众在感受苏轼深情的同时,也对爱情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

《你好,苏东坡》通过上述两个精心挑选的历史瞬间,不仅成功塑造了苏轼忧民爱民、有情有义的立体形象,更在细微之处展现了定州的人文魅力与历史底蕴。这两个故事,虽只是苏轼一生中的冰山一角,但却足以让观众感受到苏轼的伟大人格与深邃情感,以及他与定州之间那份不解之缘。微短剧以少胜多的艺术手法,不仅让观众在短时间内领略到了苏轼的风采,更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对定州文化的认知与兴趣,为定州的旅游与文化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林语堂笔下,苏东坡被描绘成一个集多种身份与才华于一身的文化巨人,他的形象丰富多彩,既是一位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也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百姓的朋友,同时还是一位在文学、书法、绘画等多个领域都有卓越成就的天才。面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微短剧《你好,苏东坡》的主创团队在艺术呈现上可谓煞费苦心,巧妙地运用了“穿越”这一元素,以及各种精心设计的桥段与“包袱”,为观众献上了四道令人回味无穷的“网红菜品”。

首道“菜品”被命名为“老少配”,通过设置宋朝大学士苏东坡与当代青年林佳的跨时空相遇,实现了导与游的互补互换。在这一设定下,苏东坡与林佳不仅能够自由穿越于古今之间,还能在对话与互动中,展现出各自时代的特色与智慧。这种穿越再穿越的设计,不仅让剧情充满了新鲜感与趣味性,更在无形中拉近了历史与现代的距离,让观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魅力。

第二道“菜品”则是“东坡诗品与焖子”,通过林佳陪伴苏东坡游览宋街、品尝当地小吃焖子的情节,巧妙地引出了苏东坡与家厨吴安后人的对话。这段对话虽然言语不多,却效果奇佳,不仅展现了苏东坡在饮食文化方面的创新精神,更传递出了他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观众在欣赏这一段落时,不仅能品尝到美食的滋味,更能感受到苏东坡那颗贴近百姓、关心民生的赤诚之心。

第三道“菜品”是“对诗”,这一桥段设计得尤为巧妙,当剧中主持人小龙与苏东坡对诗时,苏东坡因思念亡妻王弗而吟诵出《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名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主持人随即对答:“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这一段落不仅展现了苏东坡深沉的情感世界,也呼应了“定州诗市”的美名,让观众在诗词的韵律中,感受到了定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积淀。

最后一道“菜品”是“游文庙、博物馆,互留纪念品”,这一情节设计不仅让苏东坡与林佳有机会深入了解定州的文化遗产与历史文物,更通过互留纪念品的方式,寓意着历史与现代、传统与创新之间的传承与交融。观众在跟随苏东坡与林佳的脚步,游历文庙与博物馆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领略到定州的古韵今风,更能感受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与价值。

《你好,苏东坡》这部微短剧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观众的心,更在深层次上激发了人们对苏东坡这位文化巨人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定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浓厚兴趣。剧中对苏东坡人品与诗品的生动展现,不仅让观众对这位千古文豪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更激发了他们对定州这座古城的向往与探索欲望。

观众在欣赏《你好,苏东坡》的过程中,被剧中苏东坡的宽广胸襟、高尚情操以及卓越才华所深深打动,对他的诗作与人生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剧中对苏东坡发明的千年美食“焖子”的详细介绍,不仅勾起了观众的味蕾,更让他们对定州的历史人文有了更深的品味。这种将历史人物与地方美食相结合的叙事手法,不仅让观众在享受剧情的同时,也对定州的文化遗产与地方特色有了直观的感知与体验,从而在无形中增强了对定州的亲近感与归属感。

更重要的是,《你好,苏东坡》通过其广泛的传播与影响力,成功触发了众多网友对定州的“奔现”热情,即从线上观看转变为线下实地探访。微短剧中的定州美景、历史文化与地方风情,激起了观众强烈的实地体验欲望,他们纷纷计划前往定州,亲自感受这座古城的魅力。这种由微短剧引发的“奔现”现象,不仅为定州的旅游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客流与经济效益,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定州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此外,《你好,苏东坡》的成功,还为定州的文旅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模式。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影视形态,不仅能够生动展现地方文化与历史故事,更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观众的注意力,从而转化为实际的旅游动力。定州通过与《你好,苏东坡》的合作,不仅成功地将地方文化与旅游资源转化为具有吸引力的文旅产品,更在微短剧的推广与传播中,实现了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的双赢。

综上所述,《你好,苏东坡》不仅是一部艺术上成功的微短剧,更是一部具有深远社会影响与经济价值的文化作品。它不仅让观众对苏东坡的人品、诗品以及定州的历史人文有了更深的品味,更通过触发“奔现”热潮,助推了当地文旅产业的出圈与升级。未来,随着更多类似微短剧的诞生,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地方文化与旅游资源将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与开发,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与旅游经济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免责声明————

合作之前建议签订合同,剧供需作为信息共享平台,无法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准确性做出判断,不承担任何财产损失和法律责任,若您不同意该提示,请关闭网页且不要在本站拓展任何合作,否则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个人承担;

©2023 剧供需
辽ICP备2022006816号
辽宁巴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官方客服
请关注官方微信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