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痛失署名权?
快节奏生态的产物
以内容为导向
但个人IP模糊化
是保护还是限制
一部《好一个乖乖女》,男主柯淳抖音一周涨粉超100万,目前粉丝已达484.2万,女主余茵同样涨粉几十万;导演翟诗帆这个“爆款制作机”也凭借其特殊的风格让观众精准“识别”,还扒出历史作品二刷;但却很少有人关注到《好一个乖乖女》的编剧是西窗竹。
无独有偶,短剧《老千》播放量破10亿,全网热议,海报上有演员的名字,没有出现主创团队人员,很少有人知道编剧是马小虎。
(柯淳抖音主页截图、诗帆导演搜索截图和老千海报)
和传统影视作品不同,短剧往往不会公布导演、主演、编剧和剪辑等主创团队的名字,信息不够透明的情况下,隐忧诞生:
有爆款团队作品被冒领,经济和名誉都出现损害,有的编剧丧失“署名权”,自己作品挂着他人名字,被抄袭投诉无门,维权难;新入门的编剧要么无人带领频频踩坑,要么选择放弃署名权加入平台……
“没有上线经验的编剧,很多大平台不收稿”
“对于新人来说,平台的门都进不了,只有工作室愿意收留”
“因为编辑也没空对接那么多新手”
(小红书相关讨论截图)
短剧编剧写着最核心的内容,当着最“边缘”的人,本期和大家一起来看下,为何短剧行业“署名难”?匿名又会产生什么影响?
01 为何短剧圈“署名难”?
目前的短剧行业人才供不应求,优质编剧/导演等人才属于稀缺资源;一旦头部编剧和导演被公开,就会被竞争对手高价挖墙角;即使是在大型公司里,人才的流失也会影响项目进度和未来的计划发展。
所以在短剧行业里,你或许能看到许多爆款短剧公司的团队,但很难了解到具体的爆款编剧是哪位,这样的“无名”爆款编剧不在少数。
此外,部分短剧由多方联合出品,比如平台、独立编剧工作室和承制方,一些短剧甚至是临时团队甚至外包剪辑,团队之中又会有人员变动,公开主创团队署名可能会引发署名权纠纷,所以部分公司选择将权责模糊化处理。
隐藏主创还能降低法律风险,一部分短剧可能涉及擦边内容或版权争议,主创团队在权衡利弊下隐藏信息,避免公开信息后陷入舆论争议。
(短剧署名权相关讨论截图-图源小红书)
2. “无人在意”的署名,观众专注看剧
一集竖屏短剧时长一般在1-2分钟,播放的时候一般也是自动连播,以免让观众的注意力跑偏,这样的特性让短剧很难拥有像长剧那样的“片头和片尾”;更不用提在每一集后面增加署名过长画面,那会直接打断观众的情绪,影响观众的看剧体验。
短剧行业是内容导向,主创团队一般会在短剧里设置快节奏的剧情、充满悬念的钩子和反转来吸引/留住观众,而不是主创团队的“品牌效应”;一般一部短剧前10集都是高强度的钩子,要保证能马上抓住观众注意力。
比起幕后团队信息,观众更关注的是短剧本身,剧情够不够吸引、画面够不够精美、BGM是不是适配,甚至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短剧能不能给他们提供情绪价值,能不能让他们快速上头,比如提供“即时爽感”、“一秒拉起愤怒”等。
虽然短剧行业也有“XX团队出品,必属精品”的说法,但短剧并不像长剧那样依赖导演的名气,只要内容够好,观众就愿意买单。
(短剧署名权相关讨论截图-图源小红书)
3. 内容价值高于个人曝光,变现才是王道
短剧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制作成本低,周期短,一部竖屏短剧的拍摄时长通常在3-7天左右,从制作到发行,无一不在“抢”时间,业内曾有“投流三天定生死”的说法;比起主创团队的个人品牌塑造,投资方更关注的是如何快速产出作品和流量变现。
此外,平台的算法机制也更侧重内容标签而非主创背景,团队的曝光价值不如短剧内容;短剧公司更倾向用机构官方账号打造品牌IP,进行矩阵化运营,比如麦芽短剧剧场号。
02 一线短剧从业者:署名虽难但不是全无办法
关于编剧署名权这个问题,磨剑少爷直言:“我自己也是编剧,我很支持给编剧署名权,让编剧和导演都能在自己的作品上打下属于自己的符号;但短剧的观众只想看剧情,他们相对比较浮躁,如果在剧中加入剧情以外的东西,他们可能会马上划走,这会直接影响到短剧的推广,如果把署名放到大结局,那意义不大,可能很多观众都不会看到结局,就算看完了也不一定回去关注具体内容”。
在磨剑少爷看来,署名权的落实对行业还是比较有利的:“好处就是能降低信息不透明度,能减少冒领作品的骗子,现在有很多骗子,冒领作品骗取高薪工作或投资,其实他根本就没有能力创作出优秀作品”。
磨剑少爷表示:“如果想要短剧行业健康发展的话,还是要想如何让编剧或者导演署名,不过想要以短剧播放的形式完成有点难,毕竟短剧的形态跟电视剧不一样,短剧就是需要快节奏,观众压根没有时间去了解演员、编剧和导演的信息”。
磨剑少爷强调:“盗版和抄袭才是短剧行业现在最大的难题,盗版直接影响短剧收益,抄袭对原创伤害很大,如果抄袭和盗版没有得到严肃处理,犯错成本太低,大家都用盗贼思想不劳而获,这对行业伤害太大了。只有抄袭和盗版都受到严肃处理,行业才能拥有好生态,整个市场才会有创新力,大家才会去做好的东西,新的东西、原创的东西。这个行业给大家提供了那么多就业岗位,也能让影视文化市场又重现生机活力,希望短剧行业能越来越好”。
(短剧署名权相关讨论截图-图源小红书)
短剧编剧 一期一会(化名)
一期一会向短剧自习室透露:“目前短剧行业,知名编剧署名难度并不高,平台也希望用爆款编剧来增加剧的吸引力,比如吸引更多演员参演;普通的编剧想要得到署名比较难,但也不是完全没办法,可以提前和平台沟通,在开机海报上加上编剧的名字。如果剧上榜了,也可以拿着合同等相关证件去认领自己的短剧”。
在一期一会看来,短剧署名权的缺失会增加维权的难度:“被抄袭了,只有先证明本子是你的,你才能去维权,一般也很少有人维权,维权的成本太高了。现在还存在一个行业乱象,一些制作方不结尾款,部分平台会扣量,编剧拿不到该拿的分成,极少数平台也不结尾款,编剧能不能要到稿费都是一个问题;希望广电或相关部门介入,能对这样的公司进行处罚,如果有对应的信息渠道,能合法公正的展露署名等相关信息,减少行业信息的不透明度,行业才会越来越好”。
最后,一期一会强调:“个人觉得如果想改变编剧在行业的地位,需要大家一起去呼吁整个行业提升对内容的重视程度,编剧才是内容中心。演员对短剧的影响比较小,女频头部演员还具有一定影响力,男频作品几乎不看演员;行业要多给新人演员一些机会,他们价格相对较低,有些新人还是很有潜力的;如果一味追求任用头部演员,制作成本越高利润越单薄,短剧行业很难长时间良好发展了”。
03 署名权缺失是保护还是限制?
隐藏主创团队可以降低运营成本,能避免主创团队收到过多外界的关注和干扰,让他们能更专注创作,提升创作效率和质量,还能降低他们受到网络暴力的风险。
隐藏主创团队人员有助于保护主创团队的创作隐私,还能降低人才流失的风险,有利于团队的稳定和长期发展。
2. 弊端:打击人才积极性的隐患
品牌知名度是吸引投资跟合作的重要因素,隐藏主创团队人员的信息,不利于个人品牌和团队品牌的建设和推广。
信息的不透明会增加其它风险,比如爆款团队作品被信任团队冒领,对团队的名誉产生不利影响。
编剧和剪辑等人才的薪资往往会和作品知名度挂钩,署名权的缺失容易打击创作人才的积极性。
署名权缺失还会增加正版作者的维权难度,在某种程度上助长抄袭和洗稿的风气。
署名权的缺失的短剧行业生态下产生的现象,短剧的特性很难在剧中展现署名,但可以依托其它渠道,比如开机照、组讯海报等,办法总比困难多,希望短剧行业的信息能越来越公开透明,行业生态越来越好~
合作之前建议签订合同,剧供需作为信息共享平台,无法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准确性做出判断,不承担任何财产损失和法律责任,若您不同意该提示,请关闭网页且不要在本站拓展任何合作,否则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个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