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小程序
剧供需小程序

扫码进入剧供需小程序
找合作更方便

抖音吹响号角,平台争夺AI短剧赛道话事权
作者:剧供需
发布时间:2025年3月4日

2025 年,可能是短剧脱胎换骨的一年。


一方面是,短剧行业遇到一定瓶颈,急需新变量。


据巨量引擎的数据,2025年1月,短剧的完播率同比下降了18%,用户日均观看时长的增速也从2024年的99%急剧下滑至11.3%。


另一方面,伴随AI大模型的持续迭代,文生视频和图生视频等技术让AI影视创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当从曾经前途无限的“蓝海”迅速演变为厮杀不止的战场,短剧即将面临一场变革,而这场变革中的关键变量是当下爆火的AI。


当下,AI+实拍,以及纯AI短剧已经迎来井喷,包括抖音、快手、红果,央视频在内的各大平台都在投入资源,争夺AI短剧赛道的话事权。


前几天,抖音巨量引擎大会上提出,2025年短剧可突破的地方有两个方面。


首先是AIGC-AI制作的短剧内容,越来越符合公众审美,外界也认可了其内容价值;其次是新题材的探索,分别动漫AIGC题材、互动剧、选择式结局等。


遗憾地是,到目前为止,除了平台之前强推的AIGC概念片以外,还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能破圈的AI爆款短剧。无论哪家平台,至今能拿得出手,可以作为商业闭环案例来分析的标杆作品,少之又少。


AI短剧距离破圈还有多远?怎么才能做出用户爱看的AI短剧?


当内容生产从“人驱动”转向“AI驱动”,这场争夺战不仅关乎流量,更将定义下一代娱乐产业的规则。


-01

AI+实拍短剧已出现精品


现在大家把带有AI技术的短剧笼统地成为AI短剧,但实际上,AI短剧内部已经出现了细分。根据短剧新圈(ID:newplaylet)观察,目前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AI+实拍短剧;另一类是纯AI短剧。


在AI+实拍短剧这类短剧中,已经出现了精品。


今年春节档,快手星芒短剧上线了一部AI+实拍短剧《浮梦吟》,最近刚刚更新结束。


这部短剧画质非常精美考究,由快手联合北斗映画出品等机构出品,多次登上猫眼短剧热榜TOP1,14次登上快手热搜榜,站内总话题量突破10亿。


在这部AI+实拍的短剧里,几乎看不到任何AI的影子,只能看到第一集和第二集中有部分特效。


实际上,这部短剧没有用到后期CG制作。剧中但凡肉眼可见的“特效”,以及剧中烟雾、灵珠、火等空境,都是由AI来完成的。AI制作的篇幅占整部短剧的15%。


“观众看不出AI痕迹,就是我们在这部短剧中的目标。一旦让观众感受到AI的存在,就容易出戏。”《浮梦吟》总制片人、编剧向短剧新圈(ID:newplaylet)透露。


懂技术的朋友都知道,AI+实拍的内容,比纯AI制作的内容更难。AI+实拍在拍摄阶段受天气、光线等条件影响大,后期也需要精准匹配光影、色调、透视关系,工作量比较大。


为了让AI和实拍融合地更好,《浮梦吟》的AI团队一共15人,花了20天的时间,光空镜头就给了十几套备选方案。


短剧第二集中有一个几秒钟的变身镜头,前前后后测试了300多组。相当于按照300比1的抽卡比例完成。一般情况下,行业里AI测试抽卡的次数是20比1。

(浮梦吟剧照)



除了这部以外,今年抖音还上线了一部由马伯庸作品改编的AI+实拍短剧《大冲运》,成本在100万以上,同样运用了AI+实拍的方式完成。


这种方式已经在短剧中普遍应用,不少玄幻、悬疑短剧,空境部分都是由AI来完成的,剧中人物部分由实拍完成。


-02

纯AI制作,轻IP系列短剧遍地开花


除了AI+实拍短剧以外,其余的都可以归结为纯AI生成短剧。严格来说,纯AI生成短剧也可以细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偏二次元风格的AI动漫短剧,又被称为“AI短番”,已经遍地开花。


它们成为制作周期长,成本又高的传统动画作品平替。在AI动漫短剧领域,已经出现了标杆作品。


AI动漫短剧《我一天征服一个美女》在抖音原生端上线几天内就创下了 200 万元人民币的营收,展现了强大的吸金能力。

(《我一天征服一个美女》剧照)


另一家短剧巨头中文在线已经在 2024 年利用 AI 技术制作了近百部漫画和动态漫画,累计观看量超过30 亿次。


在二次元风格的AI短番领域,腾讯也有自己的代表作。由腾讯视频独播、奇想文化出品的《修仙归来当大佬》自120集后由AI漫画接手素材制作,目前已更新至180集。通过AI漫画加入AE动效后生成的短番动画,可以实现每周更新12-14分钟内容。


这部作品在腾讯短番收入排行榜长期霸榜第一,播放量高达2.1亿。


二次元风格的AI动漫短剧背靠庞大的二次元用户基础,制作成本低,盈利模式多,成为短剧探索的新方向之一。


第二类是写实风格的,非现实题材纯AI短剧。


比如传说、玄幻、仙侠、科幻等题材短剧。这类短剧可以无限发挥AI的想象力,尽管看上去一眼假,但只要故事吸引人,画面精美,用户还是乐意看下去的。


这类短剧在短视频平台上的数据反馈也不错。


随便举个例子,比如,抖音上有名为“安森凌”的账号,已经更新了《牛郎织女》、《田螺姑娘》《妖蛇传》《西游系列》《前朝异事》等多部AIGC短剧系列。其中,《田螺姑娘》系列短剧一共15集,播放量达到4900多万。


在第二集中,一条男性美人鱼带着铁链脚铐,在床上生孩子,得到了21.3万赞,10.9万评论,以及1.2万收藏,一点都不比爆款短剧的数据差。


再比如,抖音上“虫羽AIGC”的账号更新了《倩女幽魂前传》《毁灭天地八大神女》等一系列AI短剧。其中,最受用户欢迎的一部是《我在地府开当铺》系列。


这部短剧类似于之前的8号当铺》。剧中人要实现自己的欲望需要拿相应的等价物去交换。用户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想知道,满足人的欲望到底需要什么代价,以及,后续还有后果,单集点赞量超过5万,收藏超过1.7万。


类似于“安森凌”“虫羽AIGC”的账号不在少数。不管是AI+实拍,还是AI短番,这两类用户接受程度都比较高,流量相对较大。


前者是因为AI痕迹隐蔽,用户很难发现,后者是因为,明显一眼假,用户将AI短番当成动画片来追。


当然,这类短剧也有一些数据比较差的,主要因为AI制作上不够精细。比如,不久前,红果上线了一部纯古装3D版AI短剧《玄幻从拉二胡开始》。


由于制作粗糙,尤其在AI人物与环境的融合上没有太处理好,过于虚化,导致画面看着一片模糊。目前红果热度只有7万。


-03  

现实题材纯AI短剧,可能很快迎来转机


最后一类,就是现实题材的纯AI短剧,往往力求逼真效果,甚至以“替代实拍”来炫技,目前用户接受程度比较低。


这类短剧多以震撼的大场面为主,过于追求环境和场面无限接近实拍,过于追求视觉对用户带来的震撼。


用户看第一眼感觉环境很逼真,一旦发现有AI痕迹,用户立马感觉被“骗了”,会跳戏,本来想看实拍,结果竟然是AI创作的。


核心的原因是,AI技术还没发展到无限接近实拍的地步,想超越实拍的部分都经不起细看,等到AI人物出现的时候,没有任何微表情的硅胶人脸一下就会露馅。


再进一步思考,自从有影视内容开始,一路努力奋斗、三观超正的明星演员就成为观众追捧的大众偶像。他们工作之外的私生活一直到现在都是支撑整个娱乐八卦圈充满活力的能量源泉。


一旦剧中的演员都变成了AI,确实是没有了绯闻,没有了塌房,没有了私生活,对工作会更安全,但同样也失去了努力奋斗的故事,失去了对用户的吸引力,失去了在现实生活中作为偶像的意义。


扯远了,再说回来。除了AI人物以外,其他光影、运动轨迹等细节都有被用户发现AI痕迹的风险。因此,显示类AI短剧往往经不起细看。


比如,随手在短视频平台搜索一个名为“橙十一”的账号,上面发布了一部怪兽悬疑类纯AI短片,名为《超维兽影》。这部短片里面的环境和人物已经非常逼真了,但还是有些地方能看出AI留下的破绽。


在橙博士进入实验室之前,出现了一幕实验室的全貌,能明显看出来是由AI生成的。就连实验室的名字,也变成了“量子变体XXX”的火星文。


在《兴安岭诡事》这部短剧发行之前,发行方风芒给到内容上的很大建议就是,去掉那些更恐怖,更庞大的场面,不要炫技,用AI技术为短剧故事服务。


不过,用不了多久,这种情况可能就会迎来改变。当用户仔细辨别也无法看出视频中AI破绽的时候,这类现实题材的纯AI短剧,就可以完全替代实拍了。


就在昨天,业内知名AI视频创作团队汗青工作室的官方账号@AI Talk发布了一条100%使用Google VEO2生成的悬疑短剧《寂寞》,真实程度卷到了新高度。视频中表示,VEO2可能是AI真实度的新上线。


在汗青工作室这条AI短片中,我们发现,人物手上的汗毛,以及人物眼角的鱼尾纹,甚至脸上的颗粒感都相当真实。


-04  

平台纷纷争抢AI短剧赛道话事权


在AI技术重构影视工业的浪潮下,短剧正成为平台争夺用户时长、商业变现和技术话语权的终极战场。


AI对短剧创作的赋能,一方面体现在其能构建出更复杂的世界观和多维角色,将更多宏大议题具象化呈现;


另一方面AI创作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方式,能够以独特的视角切入,通过更新颖的方式呈现细腻的内在情感与矛盾冲突,让短剧在有限的篇幅内迸发出无限的哲思与张力。


AI视频技术正在夜以继日地迭代,短剧的商业模式早已经经过市场验证,剩下的,就看哪个平台能推出第一部既能破圈,又能实现商业闭环的AI短剧标杆了。


在此之前,不管是抖音还是快手都在AI短剧赛道抢先布局,但大多是AIGC概念片。比如《三星堆:未来世界启示录》、《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等等。


从今年春节开始,平台又进入了新一轮AI短剧竞赛。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背后,是抖音、快手、B站、小红书乃至短视频国家队的全面厮杀。


今年春节档,周星驰与抖音合作的AI动画短剧《无名特工队》悄然上线。同一时间,快手宣布全球首部AI单元剧《新世界加载中》即将登场;红果也拿出了首部工业级AI短剧《玄幻:从拉二胡开始》。

(《新世界加载中先导片》)


除了平台动作以外,2月18日,昆仑万维开源中国首个面向AI短剧创作的视频生成模型SkyReels-V1。官方宣传中提到,可实现影视级人物微表情表演生成,支持33种细腻人物表情与400+种自然动作组合,高度还原真人情感表达。


据说,昆仑万维的短剧创作模型将短剧成本从单集5万元降低到了5000,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平台对创作生态的控制权。


不管怎么说,AI短剧在2025年爆发,似乎成了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

猜你喜欢

————免责声明————

合作之前建议签订合同,剧供需作为信息共享平台,无法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准确性做出判断,不承担任何财产损失和法律责任,若您不同意该提示,请关闭网页且不要在本站拓展任何合作,否则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个人承担;

©2023 剧供需
辽ICP备2022006816号
辽宁巴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官方客服
请关注官方微信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