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小程序
剧供需小程序

扫码进入剧供需小程序
找合作更方便

开源AI短剧生成模型,5亿美元豪赌,昆仑万维想当短剧“军火商”?
作者:剧供需
发布时间:2025年2月28日

拆解昆仑万维短剧布局

三叉戟’有效性验证

 制片厂VS军火商 

巨资押宝本土剧和AI短剧

短剧未来战争将至?


距离昆仑万维突然宣布开源中国首个面向AI短剧创作的视频生成模型SkyReels-V1已过去一周(截至2月25日)。期间,SkyReels-V1在Hugging Face总排行榜上连续多日稳居前十,下载量已超2.4万次且仍在持续增长——人人都能拍短剧的时代又往前推进了一步?(文中附开源地址)


(图源:昆仑万维集团)


消息一出,昆仑万维次日的股价正向波动,据证券之星报道,其融资买入4.61亿元。


昆仑万维对AI短剧的高调表态有迹可循——从内容生产到渠道分发,再到底层大模型,这家公司在短剧行业的参与度比很多人想象的更深入。


  昆仑万维的“三叉戟”  


昆仑万维的短剧版图其实已经拼了有一段时间。


在更容易看见钱和数据的分发渠道端,昆仑万维手握DramaWave和FreeReels两个海外短剧APP。点点数据显示,FreeReels的发布时间为2024年11月,DramaWave的发布时间为2024年9月。


这对双子星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为昆仑万维带来全球范围内约2309万下载量,贡献了超过780.3万美元的应用内购收入流水。


更值得玩味的是,尽管同宗同源,但FreeReels和DramaWave似乎有各自的课题:


从变现模式来看,FreeReels高举免费大旗;DramaWave在付费模式下闷声收美金。


从核心区域来看,FreeReels在东南亚的下载量占比过半,北美和欧洲两个区域加起来都远不是对手;而DramaWave在欧美的下载量几乎能够跟东南亚地区下载量打平,收入流水更是碾压态势,北美地区贡献了差不多一半的应用内购收入流水,即便只是欧洲接近20%的收入占比也高于东南亚的15.43%。


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欧美地区良好的付费能力,还有昆仑万维相当全面的野心——免费和付费两手抓,北美和东南亚两个核心地区市场都不能丢。


昆仑万维这样的操作并非独家想法。事实上,随着短剧出海规模逐渐扩大,不少玩家都开始了为不同市场量身打造不同类型的短剧APP,有时候看上去截然不同的两款APP,一寻根就发现其实是同一家的产品。



而这次引发热议的SkyReels属于昆仑万维短剧生态中的内容生产端。


但和其他玩家有所区别的是,昆仑万维的内容生产端和自己目前的短剧内容并没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这也让人不禁猜测,昆仑万维瞄准AI短剧赛道的背后,是想成为这一细分领域的“军火商”,想发的是短剧相关方混战的内卷财?


去年8月19日,昆仑万维在社交媒体上高调表态:“一人一剧”时代来临。


彼时,昆仑万维发布全球首个集成视频大模型与3D大模型的AI短剧平台SkyReels,集成了昆仑万维自研剧本大模型SkyScript、自研分镜大模型StoryboardGen、自研3D生成大模型Sky3DGen、创新平台WorldEngine等,声称能通过AI一键生成完整剧本、分镜、人物对白与BGM,支持角色形象、音色与分镜的自定义调整,单次可生成视频长度达180秒。


随后不到三个月,11月10日,昆仑万维宣布SkyReels于12月10日正式在美国上线。


(SkyReels向用户提供的剧本生成库 | 图源:昆仑万维集团)


但在此之后,昆仑万维在AI短剧上的声量走了“下坡路”。若从结果反推,原因之一可能是技术还没有完全达到商业化交付的程度。


就拿昆仑万维官方社媒发布的样片来说,人物确实有鼻有眼,尤其是能够流畅转动眼球、说话过程自然眨眼。但演员脸上应有的自然皮肤纹理几乎不可见,僵硬得像“刚打完玻尿酸”,配音和口型也没有完全贴合,“一眼AI”的老毛病还是没治好。


(图源:“昆仑万维集团”公众号视频)


直到2月18日,昆仑万维开源中国首个面向AI短剧创作的视频生成模型SkyReels-V1,同时开源的还有中国首个SOTA级别基于视频基座模型的表情动作可控算法SkyReels-A1——「短剧+AI」的热点流量又被昆仑万维这个“追风口大师”玩明白了。


开源地址:

• SkyReels-V1

https://github.com/SkyworkAI/SkyReels-V1

• SkyReels-A1

https://github.com/SkyworkAI/SkyReels-A1

技术报告:

https://skyworkai.github.io/skyreels-a1.github.io/report.pdf


这一次,昆仑万维拿出了可以看出明显进步的样片。


(图源:“昆仑万维集团”公众号视频)


而支撑昆仑万维AI短剧的底层基建是2023年上线的「天工大模型」。


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5月, 在MMBench等多项权威多模态测评结果中,“天工 3.0” 超越GPT4V。5月27日,昆仑万维集团宣布,天工AI每日活跃用户已超过100万。


自研大模型的投入是非常大的。2024年10月29日,昆仑万维发布了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提升至11.4亿元,同比增长84.5%。在此前的年中报告中,昆仑万维的研发费用已经增长115.72%至7.57亿。


这么一对比,其短剧平台带来的780.3万美元应用内购收入流水就完全不够看了。


今年1月23日,昆仑万维发布公告,预计公司2024年同比由盈转亏,全年净亏损13.9亿元至19.9亿元,上年同期为盈利12.58亿元;预计扣非净利亏损14.15亿元至20.15亿元,上年同期盈利6.60亿元。


这是昆仑万维上市近10年以来首次呈现亏损,其将报告期业绩阶段性承压的原因归结为研发投入进一步加大,产生的各项短期成本与相关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期利润表现;另一方面,投资收益表现亦不及去年同期,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和投资亏损预计共11亿人民币。


(昆仑万维2024年业绩预告截图)


所以,昆仑万维变现并不容易,在烧钱阶段谈性价比还是太早了,重资产入局决定了昆仑万维变现的紧迫性和更高上限。但财报上的赤字压力摆在那里,昆仑万维并不想只做内容供应商。


  昆仑万维的选择:制片厂还是军火商?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目前短剧业务和昆仑万维本身的业务体系在明面上的联系不深,但实际上还是昆仑万维常用的那一套打法——追风口+增投资


2024年11月30日,昆仑万维在一场闭门交流会上宣布,将拿出5亿美元投资1000部海外本土短剧


就在不久前,昆仑万维于二级市场再次增持映客,后者近两年的短剧业务可圈可点。2024年11月15日,昆仑万维全资子公司Kunlun Group Limited在场内以每股均价1.3697港元增持映宇宙500万股,涉资约684.85万港元。


昆仑万维高举高打追逐风口产业,是创始人周亚辉笃定的投资策略。根据和讯网消息,他在接受采访时曾如此说道,在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数字新媒体产业)领域不做投资会缺乏对未来变化敏锐性。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昆仑万维十分频繁的资本运作和财报内容变化,从游戏、元宇宙、新能源、AI,直至如今的短剧。


而选择短剧出海同样是昆仑万维的基因使然。在2024年中期财报中,昆仑万维的昆仑万维海外业务收入规模达到22.05亿元,同比增长9.02%,占总收入比重达88.16%。


这不是昆仑万维押宝海外市场的第一年,其历年财报数据显示,自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海外业务占比分别为70%、78%、86%、88.16%。


“同花顺财经”将此归功于昆仑万维对海外本地文化的长期扎根和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比如在产品开发上注重不同地区的本地化设计,在运营和服务上与当地企业合作,通过收购或合作拓展国际业务,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以为全球市场的产品提供技术支持等。


从勤勤恳恳搭建业务宇宙的维度来看,昆仑万维的操作和字节跳动殊途同归。有意思的是,两者走的路子截然不同,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两种企业的典型代表。


如果我们只看现在的明牌:



在内容平台上,两家都对付费和免费两种模式有所部署,昆仑万维推出了DramaWave和FreeReels,字节跳动则手握TikTok Series和Melolo。就结果而言,前两者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收入流水,后两者还在起步阶段。


在内容供给上,虽然两家都有出海经验,但显然侧重点不同。


昆仑万维以页游研发和全球发行业务起家,在海内外并没有非常强势的IP库。这就意味着其内容造血能力不足,大部分版权和制作只能向外求索。AI短剧也是一个法子,但SkyReels的技术恐怕尚未成熟到能够补齐短板。


相较之下,字节跳动更像是短剧界的"好莱坞制片厂",国内一家独大的短剧经验可以尝试复用,深耕多年的海内外网文平台已经形成IP护城河。有着更完善内容供应链的字节跳动太懂短剧内容了,在内容生产上有更高的敏感度和效率。


所以,昆仑万维目前的短剧内容以本土剧为主,希望在早期就形成自己的内容优势;字节跳动则是尽量调动自己生态内的资源优势,用网文IP改编和国内短剧译制先占住坑位


在技术路线上,两家骨子里的基因更加具象化


就拿此次昆仑万维开源面向AI短剧创作的视频生成模型SkyReels-V1来说,直接把AI创作工具包装成“短剧生产技术方案”,交给想入局的淘金者,活脱脱一位“军火商”。


而字节跳动依然钟爱内部生态闭环。从今日头条到抖音,字节跳动始终在死磕内容分发算法,试图把生态内的各项业务串成流水线,以形成高效运转的制片厂模式,肥水不流外人田。


这种差异源于基因分野:


作为第一批进军海外游戏市场的中国厂商,昆仑万维一直以来干的就是平台出海的活,只不过这次从语音社交平台StarX、社交信息分发平台Opera、UGC游戏平台Ark Games、竞技娱乐平台闲徕互娱换成了短剧平台。


而字节跳动尽管被称为“APP工厂”,但实际上还是做内容为主,诸如抖音、TikTok等短视频APP,Fizzo、Melolo等网文和短剧APP。


本质上,两家都希望参与行业流程制定:昆仑万维投资流程工具,赌的是未来AI短剧盛行时,玩家还得依赖它的工具,最终成为行业的基建;字节跳动希望获得尽可能多的用户,目标是更多的市场份额,最终渗透整个行业的话语权


  短剧未来战争:当每个手机都是影视公司  


昆仑万维押宝的AI短剧到底能不能成为弯道超车的妙手棋?


恐怕昆仑万维现在心里也暂时没底,所以DramaWave和FreeReels是棋盘上的气口。


从理论上来说,AI短剧能够精简掉短剧制作中很多环节,降低成本和门槛,常常被视为这一行的“内容生产革命”


这也是最让业内人期待和忌惮的一点——对制作流程的重构:输入合适的提示词,就能够一键生成剧本、调整演员形象、布置任意场景、剪辑成片——AI技术取代人工的危机感成了美国编剧工会罢工的导火线。


以剧本为例,SkyReels反复优化短剧爽点的生成能力,以生成具备密集爽点的AI剧本。为此,昆仑万维构建了亿级的高质量短剧结构化数据集SkyScript-100M,针对海量精彩短剧的剧情节奏、爽点、情绪变化进行了高质量标注。


在角色生成方面,SkyReels增加了海量的AI演员库,构建细粒度的演员属性标签,基于多模态大模型能力,智能帮助用户找到最适合剧本人物的形象。


(SkyReels向用户提供的角色生成库 | 图源:昆仑万维集团)


昆仑万维董事长兼CEO方汉表示:


AIGC能力的出现,包括我们现在做的视频生成能力的出现,一定会将一部好莱坞大片质量的电影制作成本,从现在的一亿美金,让其迅速下降到几十万美金甚至几千美金,几年之后几百美金都是有可能的。这样会让所有语言的人都会用AI来创作属于本民族的内容产品。这样的结果将会实现文化的平权,而这个红利,很有可能是中国企业去吃到。

昆仑万维毕竟是一家企业,财报的盈利压力不会凭空消失。所以,我们不妨猜测昆仑万维的布局思路:卖铲子+圈金矿——通过开源生态培育创作者,再用自家分发渠道完成流量变现


但就目前来看,这把“铲子”还远没有到好用的地步,从至今没有一部真正的AI短剧成品跑出来可见一斑,内容质量不足以市场化是“致命伤”


即便解决了技术问题,又有新的问题出现:人人都能拍短剧,每一个手机都是一家影视公司,然后呢?当所有短剧都充斥着AI优化的“黄金3秒开头”,用户对短剧的倦怠期或许会提前到来,昆仑万维可能会沦为远离内容创意核心的“卖铲人”


这个痛点不仅是昆仑万维的,也是整个短剧行业的,其折射出AI短剧的B面:当工具足够普惠,用户行为数据不断反哺大模型,结果会是进一步加重内容同质化,还是应该相信开源生态能孕育出超越中心化平台的内容多样性?


不过,问题都是未来的,现阶段的AI短剧还停留在需要解决内容质量稳定性的起点。


当AI短剧制作到了能进行“美图秀秀式”操作——输入"霸道总裁救赎落魄千金"的关键词,1分钟内就生成包含5个机位切换、3套服装变化的AI剧本,本地化系统会自动规避中东的宗教禁忌、为印度短剧加入歌舞片段,再花几秒钟匹配合适的AI演员,并最终呈现出1080P画质和流畅运镜的成片。


那么,“一人一剧”的AI时代才真正来临,AI制作效率和人类文化共鸣的碰撞才会被真正检验。所以,昆仑万维现在还忙着烧钱抗压,让我们期待它什么时候能靠AI短剧赚到钱。


猜你喜欢

————免责声明————

合作之前建议签订合同,剧供需作为信息共享平台,无法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准确性做出判断,不承担任何财产损失和法律责任,若您不同意该提示,请关闭网页且不要在本站拓展任何合作,否则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个人承担;

©2023 剧供需
辽ICP备2022006816号
辽宁巴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官方客服
请关注官方微信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