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3部短剧上线
320亿观看背后抖音春节档闷声发财?
横屏剧原生端收益破百万
现实主义打赢狗血套路
2025年,也该短剧演员上桌了!
“好有电影的质感呀!真牛!关键王格格能不能加快出剧的频率啊”
“代高政不像拍网剧的,这演技像拍电视剧的正规军”
“哈哈哈哈哈 周越添 永远得不到王格格的男人”
(抖音评论区截图)
好家伙,曾出演《深情诱引》等爆款剧女主角的王格格,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的代高政,开创了“周越添”赛道的刘萧旭......一次性集齐这么多“短剧老戏骨”是什么体验?
这部由抖音和星链无限联合出品、马厩制片厂制作的短剧《多大点事儿》多少是有点星光熠熠了,作为首部横屏付费精品短剧,截止发稿前的播放量超过2.5亿,端原生收益已破百万元。
(相关截图)
先离后爱,短剧拿捏“爹系老公”
当离婚冷静期撞上回家过年,他们发现父母也有离婚的念头,两代夫妇展开了一场“善意谎言”的游戏,各自掩饰矛盾,试图维持表面的和谐度过年关。
1、反转丝滑,为剧情服务,网友锐评:每步都意想不到
短剧一开场,就是林悦和顾川在民政局婚姻调解专区闹离婚的场景。
顾川向调解员讲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妻子悉心照顾:自律早起的顾川会把林悦的脏鞋随手带出门清洗,会帮熬夜画画的林悦关电脑并霸总上身地抱她回去睡觉......
没想到这些“深情款款”在下一秒就被林悦逐条打脸:顾川一周洗了她五双鞋却没记得带回家,更过分的是林悦上传插画源文件的电脑被自作主张关机了,搅黄了她的新年稿约......
以为是个女主作天作地的故事,没想到是男主的“为你好”让婚姻充满大男子主义爹味。
在能够容纳更多环境语言的横屏里,观众们可以分分钟代入调解员的视角吃瓜,被戏剧性的钩子吸引着追剧。
(剧情截图)
值得一提的是,《多大点事儿》的反转不是只为了反转,而更像是故事的笑点调味剂:
进入离婚冷静期,林悦向顾川高调宣布自己要回老家,却买错了车票的方向;
林悦为了自己回家而在服务区支开顾川,听到《爸爸去哪儿》的歌单才发现开错别人的车;
顾川在林悦的同学会上逞强挡酒,以为林悦会感动,却被林悦吐槽酒量是“老鼠都喝不过”......
这些反转都稀释了离婚话题的沉重感,也让男女主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活。
(剧情截图)
只有23集的《多大点事儿》,剧情一点不注水,讲的不只是一对夫妻的关系。
顾川习惯性抱着“为你好”的态度,没经过林悦同意就把她的手稿投递出去以获得新稿约,却不知道那是商稿,投的还是竞手公司;林悦父亲对“被控制”感同身受,忍不住指责顾川,与林悦母亲产生口角,最终四人不欢而散。
(剧情截图)
2、剧情发展水到渠成,生活化的泪点、爽点让观众上头
林悦对画画的热爱贯穿了整部短剧,也是剧中感情发展的钩子:
两人离婚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顾川一直干涉林悦的画画工作,成为几次大冲突的导火索;
当顾川翻阅林悦记录生活的画册时,双方意识到婚姻的核心问题在于要求对方按自己的想法生活;
林悦的画册自婚后就开始出现空白页,暗示着婚姻生活对爱意的消磨;
剧末重逢时画册增加了很多画面,各自经历半个月婚姻冷静期的两人回忆起了曾经的美好。
这样细腻的感情变化不再是“工业糖精”,更能戳中观众的泪点。
(剧情截图)
《多大点事儿》显然是一部具有现实主义色彩的短剧,将夫妻关系延展到了更广泛的年龄层,展现了一种社会现象——中老年人退休后更容易出现生活无措、矛盾爆发、甚至离婚的情况。
剧中林悦父母的婚姻危机正是源于此,这种对家庭中亲密关系、代际矛盾的深度捕捉,让“为你好”背后的情感冲突呈现更加细腻。
(剧情截图)
3、角色一路成长,演员演技在线,妆造进一步加持,观众惊呼“不像短剧”
总体来说,《多大点事儿》的剧情并不复杂,但却足够打动人,角色的成长弧光功不可没。
就拿男主顾川来说,他从开始的爹味说教,到末尾唠叨林悦吃青菜都犹豫;从自作主张帮林悦关电脑、投稿,到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拿回林悦真正想要的版权解约合同,让观众看到完整成长线,而不是一个扁平的“霸总”,也就更能理解剧情走向。
无怪乎观众表示:全剧没有一个亲热镜头但是骗了我的眼泪——这个评价获得了3668个点赞。
(抖音评论区截图)
评论区里除了有强代入感的留言,还有很多夸赞角色演技的好评:
林悦在听到挡酒的顾川醉醺醺也说着“对不起我们别离”时,上一秒嫌弃,下一秒的眼神就变得柔软起来,回忆起初识,又为两人感情走到今天这样感到难过,王格格的每一个表情转变都能让观众感受到情绪起伏;
又比如顾川有大段的台词,尤其是背法律法规时,代高政显然下过功夫,口条清晰,一点不耽误继续接住对手戏,让观众感受到演员的专业度。
此外,不只是主角,配角的演技也可圈可点。比如饰演“情敌”赵一凡的刘萧旭,把投短剧发家的穿貂霸总演得恰到好处,让人几乎认不出是曾经的“周越添”;甚至第一集的民政局工作人员也被观众cue出来挨夸。
(剧情截图)
此外,这部剧的妆造是极大加分项,每个角色都有贴合自己的妆造,提升了观众的沉浸感:
顾川的职业是大律师,常常西装衬衫加身;林悦是独立画师,服装以舒适为主,大多是视觉上偏柔软的长款外套。
配角的特征也能从妆造上看出明显设定,比如林悦母亲第一次出场是在家门口遇见女儿女婿,穿着睡衣出门丢垃圾太真实;同一场戏的林悦父亲则裹得严严实实,头上还戴着毛线帽,为了钓鱼不怕吹风的形象一下子就出来了。
(剧情截图)
从《多大点事儿》折射出的短剧风向
相比去年跑出了现象级爆款短剧,今年的短剧春节档略显安静,以至于被评价为“哑火”,事实如何?
以抖音平台为例,根据其发布的短剧春节档收官战报,期间平台共上新1663部短剧,总观看量破320亿,全网曝光量达256亿次,新剧拉动粉丝增长1214万,带动“短剧春节档”话题播放量达144.1亿。
如果再把镜头聚焦到具体短剧:
热门短剧《夫妻的春节》播放量超过5亿,播出账号“她的世界”涨粉近60万,剧集评论量超20万,一条“短剧现在这么卷吗,这大明星,这镜头,这清晰度,最主要有脑子,有逻辑”的留言,在抖音评论区被点赞了6万多次;
家庭教育题材短剧《负距离溺爱》通过抖音原生账号发布,原生专辑广告投放消耗突破500万;
由抖音联合东方卫视举办的首场短剧晚会《欢剧喜乐会》大小屏联动同步播出,全网曝光超10亿。
(左图为抖音短剧春节档收官战报,右图为《夫妻的春节》收官战报)
显然,作为短剧的第二个春节档,今年呈现出的是另一种热闹。
继国家广播电视总局1月4日发布“微短剧陪你过大年”春节档推荐片单后,各平台陆续发布自家春节档片单。比如,抖音在1月15日一口气推出《河豚小姐》《夫妻的春节》《阳光灿烂时》《以爱之名》《朝阳初升 第一季》等30多部精品短剧,题材各有千秋。
“我们从底层逻辑来判断,抖音在过年期间的日活会提升,(短剧)用户量基础可能就有一个比较大的扩大,大家肯定会想办法在春节档去把自己的短剧推向更多的用户,这个是短剧春节档出现的本质。”马厩制片厂出品人加菲如此表示。
为了保证短剧质量,自短剧《脱缰》开始,不算2025年春节档,马厩制片厂一整个2024年也就制作了8部短剧。而为了今年春节档,马厩制片厂专门积蓄了4部短剧。其中,《多大点事儿》是抖音主投、双方联合出品的项目,也是马厩制片厂首部横屏付费精品短剧。
加菲透露,他们希望借助春节档做不同方向的尝试,以获取一些市场反馈和数据,“当数据回收之后,我们对2025年的产品路线就有更清晰的一个判断。”
这可能也是春节档对大部分短剧制作方和出品方的意义,流量更集中意味着更充足的数据样本,能够拓展作品的多样性,也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市场反馈,为后续的决策和发展提供预判支撑。
综合多部短剧案例和数据来看,今年的短剧春节档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更有指向性的特征。
首先是“一花香不如百花香”。
诚然,今年没有去年那样的现象级爆款短剧,但是口碑短剧如雨后春笋般勃发。而如果回望短剧行业的发展,我们发现这其实是一个趋势。
2023年8月份,《逃出大英博物馆》成为大众范围内的爆款,全3集的抖音播放量超过5亿;2024年春节档,《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横空出世,据悉单日充值超2000万元,同名抖音话题播放量高达10.9亿次。
这两个跑出大爆款的时间在短剧行业发展动线上属于起步阶段,题材类型和剧目数量都还没有形成规模——对于用户来说,那个时期的短剧供给不足,可选择的作品有限,导致了流量集中,更容易出现爆款作品。
随着行业进入成熟期,短剧供给迅速扩张,根据DataEye-ADX短剧版的数据统计,1月13日至2月7日共有3214部短剧相继上线,堪称 “史上最卷春节档”。同时,长视频平台入局,免费短剧崛起,分发渠道不断增加,进一步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和作品的爆发力。
所以,今年春节没有跑出来爆款并不意味着短剧“开倒车”,而是内容行业自然发展的结果。参考电影春节档,有《哪吒2》这样的136亿票房爆款是好事,如果同时有5部票房超过30亿的电影同台竞技,又何尝不是证明了市场的向好?
(相关海报)
其次是“精品剧的春天来了”。
今年的短剧春节档之“卷”不仅仅是数量,还在于制作上,可以明显感受到行业整体制作水平的提高。
放眼望去,倪虹洁、韩童生、章呈赫都是专业演员,还有知名导演张大鹏等专业影视工作者、完美世界和华策等传统影视公司——这是今年短剧春节档整体制作水平提升的一个缩影。
更多短剧制作方也加入了这场“卷制作”的竞争里,比如马厩制片厂正在不断验证“导演中心制”的有效性。
加菲表示,从2023年拍第一部短剧《脱缰》开始,马厩制片厂就是导演中心制,“以前我们把钱花在剧本上,通过文本台词、对白情节来压紧节奏,现在我们可能通过导演的画面叙事、视听语言、氛围感来提升单位时间内的有效信息量和情绪量,这个就是精品化的趋势。”
精品短剧的内容质量维度可以包含很多方面,诸如剧本质量、制作质量、表演质量等等,每一个维度的提升都构成了精品化趋势的一部分,都是为“讲好一个故事”服务。
观众的反馈也验证了今年春节档短剧的制作水平和题材的变化,往精品化方向去了:
“好有电影的质感呀!”
“这不像短剧,是电视剧吧,演技自然”
“这短剧生活剧不是蛮好看的吗 比那些整天情情爱爱的好多了”
(抖音评论区截图)
抖音精品短剧总制片人钱立立在接受南风窗采访时,根据今年短剧春节档作品的情况,这么总结过团队对精品化的理解——雅俗共赏。
“这些作品的用户相对来说比较泛化,从我们的数据能看到,比如像《夫妻的春节》《以爱之名》《多大点事儿》,应该都是能够从一线城市穿透到四五线城市(用户)的,那它就是做到了雅俗共赏。”
根据短剧自习室观察,今年抖音短剧春节档上线的作品把精品化更多落到了现实主义题材上,而现实主义题材恰恰是很容易引起共鸣的雅俗共赏类型。
就拿《多大点事儿》来说,剧集中有很多细腻的生活细节,能够引起广泛目标人群的共鸣。
比如,顾川自然而然地把妻子林悦吃剩的面吃完;林悦娘家的房间墙上贴满了学生时代的奖状;林悦父亲拎着一袋螃蟹在路上偶遇小两口,镜头一转便是父亲给女儿做螃蟹吃,却被母亲唠叨对身体不好,和年轻夫妻的相处模式异曲同工......这些剧情实在细致,反复观看就能找出更多互相呼应的“彩蛋”。
(剧情截图)
同时,《多大点事儿》也做到了强话题牵引、强互动,并融入了整部剧的叙事表达中,建立起和用户的链接点。
诸如夫妻关系、代际沟通、中老年退休生活、大男子主义、女性独立等社会性话题都在剧中有所体现,引发观众的热议以及真情实感代入,这也就逐渐演变成新的短剧口碑,刷新原本悬浮的短剧印象。
(抖音评论区截图)
此外,《多大点事儿》中并没有标签化的反派,这一点说明了短剧在人设上的提升,也更加符合生活实际。
男主角顾川虽然有传统霸总的大男子主义,凡事大包大揽,对妻子林悦的尊重和理解有但不多。另一方面,他的人设又不同于喜欢“强制爱”的传统霸总,他能够通过一些经历反思自己,知错就改,更像生活中的活人。
“马厩(制片厂)给女性看的感情戏里面几乎没有真正的渣男,本质上都是追求真善美。无论你消费水平咋样,认知水平咋样,只要给了充足的时间和阅历,大家都能感受到真善美。”加菲如此表示。
这也是为什么顾川的大男子主义并没有带来过多恶评,反而成为了角色成长线的一部分,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抖音评论区截图)
可以认为,短剧行业已经进入了转型期拐点,跑量不如提质。
在马太效应严重的短剧行业,100部粗制滥造的短剧可能打不过1部优质短剧。加菲表示,只有当整个短剧行业的生产都达到极高水平,或者有类似奈飞那种垄断生产资源的相关方出现,才可能在跑量的基础上保证质。
短剧行业的节奏实在太快,短剧制作方全年连续开机,每年上线部数以万计,不断释放影视产能,消费端个性化的需求都逐渐得到满足。那么,内容同质化、制作水平低的短剧更难生存了,因为用户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再综合今年从短剧春节档的情况来看,未来能跑出来的作品必然是符合用户阶段要求的内容,制作水平更高、讲故事更用心、更接近生活实际的短剧有更大的机会。
合作之前建议签订合同,剧供需作为信息共享平台,无法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准确性做出判断,不承担任何财产损失和法律责任,若您不同意该提示,请关闭网页且不要在本站拓展任何合作,否则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个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