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小程序
剧供需小程序

扫码进入剧供需小程序
找合作更方便

微短剧产业的风口:抓住了,是风;抓不住,是尘土
作者:剧供需
发布时间:2025年1月10日

近年来,竖着看的手机屏幕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年轻人抱着手机,刷剧、看视频、玩游戏,仿佛一场永无止境的“掌中生活”。而在这些看似“普通”的短暂时光里,微短剧却悄然崛起,成为了这个屏幕上的一股“狂风”,风头十足,势不可挡。



回顾2024年,国内微短剧行业已经变得不再那么“微”了,简直是炸裂了。根据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 《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截至2024年6月,我国微短剧的用户规模已经突破5.76亿,占据了网民总数的52.4%!换句话说,微短剧的观众比点外卖的还多!而且,市场规模预计到2027年将突破1000亿元。这些数据看得人眼花缭乱,仿佛是直接坐上了“风口浪尖”,谁不想抓住这个机遇呢?


地方政府们的“微短剧热潮”:风口上没谁能闲着


别看这些数据如此耀眼,地方政府可不是傻站着等风来了。各地纷纷开始在微短剧这个赛道上“布局”。几乎是比吃了“火箭燃料”还快,动作麻利!


在北京,11月8日,怀柔区杨宋镇举办了《杨宋镇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短剧企业如果选择在杨宋镇注册办公,就可以连续三年享受房租补贴,最高不超过10万元,并且,还有各项拍剧补贴。


杨宋镇出台短剧激励政策,最高补贴100万元!


在上海,杨浦区对新引进的微短剧行业企业,提供最高300万元补贴,对落户设立的国家级或市级行业商协会给与最高50万元的开办费补贴和房租补贴。


杨浦区微短剧新政:在主要视频网站播出最高奖200万元


在深圳,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推出了《关于促进网络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十二个方面全方位支持微短剧产业发展,该政策提出,市区财政将统筹8000万资金,并引导社会资本组建2亿元的投资基金,形成财政资金引导与社会投资联动机制。


行业利好!深圳正大把大把朝微短剧撒钱!


在西安,陕西省广播电视局副局长韩棚格发布《关于支持微短剧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设立陕西微短剧产业扶持资金,围绕微短剧产业发展链条并突出重点环节给予扶持,争取2年内推出200部以上在国内主要网络视听平台播出的精品微短剧,培育15家以上微短剧行业领军企业。


西安召开微短剧高质量大会丨陕西广电设立微短剧扶持资金


在郑州,10月25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郑州市加快推进网络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的意见》。争取到2027年,全市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100亿元。


精品微短剧最高奖励30万元丨郑州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


河南广电放大招!助力郑州打造中国微短剧创作之都!


在江苏,南京市浦口区早就先下手为强,拿出了1.5亿元的产业基金,用来推动微短剧的全产业链发展。剧本创作、拍摄、金融支持,一应俱全,简直像是在拍摄一部“政府投资大片”。而扬州和无锡市滨湖区也不甘示弱,分别成立了“扬州大运河短剧产业基地”和“喜莱坞中短剧基地”,整个长三角的微短剧基地就像一个个“小卫星”,不断向外扩展。


南京浦口设立1.5亿元产业基金打造微短剧产业高地(内附“黄金6条”政策解读)


苏州市政府在12月1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正是发布了《苏州市促进网络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该政策从剧本、拍摄制作、发行、企业入驻都提供了奖励和投资的多项支持,目的是吸引优秀机构和人才集聚苏州,推动苏州在该行业中的地位持续上升,成为微短剧产业的创新高地。


真金白银扶持短剧企业丨刚刚,苏州出若干新政策吸引短剧企业入住!


在湖南,12月5日,2024试听中国马栏山微短剧之夜在马栏山视频文创园举行。马栏山组建了5亿元产业引导基金,专门为成长期、扩张期的微短剧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确保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能够稳定运营。


微短剧持续赋能千行百业!马栏山组建5亿元微短剧产业引导基金!


浙江的衢州也不赖,去年6月开设了美高短剧超级工厂,二期项目已经在筹备中了。杭州市余杭区更是放出大招,2亿元的微短剧发展基金+“黄金10条”财政扶持政策,这些“重磅”组合拳直击产业发展痛点,一招制敌,毫不手软。


余杭区2亿元微短剧政策申报流程!具体要求看这里→


安徽那边也是虎视眈眈。安庆市要做“微短剧生态友好之城”,黄山市则推出了微短剧产业赛道,甚至召开了影视产业发展座谈会,开启了全力推动影视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的“火拼模式”。总之,地方政府一看这行业猛增,眼睛里都闪烁着“发财”光芒。


“微短剧之都”,不是人人都能做



微短剧之所以成为“风口”,有很多人是看中了它“低门槛、高回报”的特点。相较于传统影视剧,微短剧的制作成本低,拍摄周期短,适合快速投放市场,这种“快消品”式的产业模式,非常符合现代社会的节奏。想想看,咱们平时刷的那些微短剧,剧情虽然“爽点密集”,但也不需要多复杂的剧情设计,很多时候,什么豪门恩怨、狗血爱情,几分钟就能解决问题。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这就是“低投入、高回报”的典型代表——既能吸引观众,又能带动地方经济。而且,随着“微短剧+文旅”的概念开始火热,各地的微短剧产业也开始融入到地方旅游、地方特色产业的宣传当中,微短剧的“宣传”作用也愈加重要。


看似是“百花齐放”,背后却可能隐藏着许多未被察觉的问题。比如,地方政府的这些投入能否真正带动整个微短剧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是不是一味追求短期回报,忽略了长期的培养和投入?


你看,现在连黄山市都要搞微短剧产业赛道了,仿佛一夜之间,所有地方都在争相成为“微短剧之都”。但问题是,微短剧这个行业,真的是人人都能做的吗?所有地方都能像上海、杭州一样一炮而红?


首先,微短剧的“低门槛”并不意味着“零门槛”。虽然拍摄成本相对较低,但要从无到有培育起一个完整的产业,绝不是单纯几百万元、几千万的资金就能解决的。一个地方想要做微短剧产业,就得有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支撑,包括剧本创作、演员资源、拍摄设备、后期制作、发行平台等。


其次,这个行业一旦进入“红海”,同质化竞争可能会非常激烈。每个地方都想通过微短剧吸引观众,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观众对大部分“地方特色”的微短剧产生疲劳,甚至变成“过时”的符号。大家都在做微短剧,你我之间有多少差别呢?这可不是一件容易回答的事。


再者,虽然微短剧市场庞大,但要想真正做好精品化、规范化,靠单一的地方政府政策和资金扶持是远远不够的。要做好这一行业,除了充足的资金,还需要创新的内容、质量过硬的制作团队,以及能够吸引观众的独特魅力。


地方政府和产业链的各方,是否有耐心去支撑这个市场的长期发展,而不是一时冲动的“插旗式布局”?毕竟,经济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条路上,坎坷曲折,充满变数。


我们不妨回头看看,曾经风靡一时的“直播基地”们。那时候,许多地方政府看到直播行业的爆发,纷纷设立基地,投入资金,但结果却是“兴风作浪”一时,过后却变成了“空城计”。这种无序的扩张,最后只留下了“鸡毛一地”的教训。


如果微短剧产业也进入这样的怪圈,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微短剧之都”遍地开花,最后又因过度竞争和低质量内容导致泡沫破灭。这种局面,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微短剧的创作者,都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微短剧这个行业,虽然充满潜力,但也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地方政府的积极布局固然能带动一定的经济效益,但真正想要在这个风口上站稳脚跟,必须更深入地思考产业的持续发展、创新、质量控制以及竞争格局。


风口不等人,但风口也并非只有迎风飞翔的鸟儿。对于微短剧的投资者和地方政府来说,能否稳住这阵风,避免掉入“过度竞争”的陷阱,将是决定未来成功与否的关键。

猜你喜欢

————免责声明————

合作之前建议签订合同,剧供需作为信息共享平台,无法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准确性做出判断,不承担任何财产损失和法律责任,若您不同意该提示,请关闭网页且不要在本站拓展任何合作,否则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个人承担;

©2023 剧供需
辽ICP备2022006816号
辽宁巴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官方客服
请关注官方微信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