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作品带火一座城,这两年已经成为现实。
当微短剧的劲风,遇上全国范围内的文旅热,“微短剧+文旅”应运而生。作为较早入局微短剧行业、率先布局“微短剧+文旅”赛道的国企平台,中国移动咪咕用微短剧“+”了哪些地方文旅?
去年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 “跟着微短剧去旅行” 创作计划,咪咕积极响应,成功孵化出一系列深受市场欢迎的 “微短剧 + 文旅” 爆款内容。
其中不乏口碑和奖项双赢、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持续攀升的精品微短剧,进一步印证了“微短剧+”战略的可行性。
近日,咪咕多部“微短剧+文旅”作品先后开机。弘扬郑和精神的《郑和下西洋:第八次航行》、展现闽江流域的独特文化与时代记忆的《孤岛围猎》、融入湖州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的《独臂刀侠》。这些作品巧妙地将各地特色文旅内容融入剧情之中,让观众跟着短剧体验当地深厚的人文底蕴。
从浙江、江苏到福建,咪咕以微短剧为载体,逐步拓展 “云游中国” 的内容版图,在微短剧与文旅融合领域不断探索创新,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深耕价值,
长跑者有自己的底气
3月13日,“浙里微光·微短剧+”创作计划在杭启动,咪咕积极响应,力推微短剧与文化产业融合。
该计划的启动,正与咪咕不断进阶的“精品化”战略不谋而合。自2023年入局微短剧赛道,依托中国移动用户规模与渠道分发优势,打造了“咪咕短剧”厂牌,并启动“网文+短剧”双轨发展的模式。
爆款短剧离不开优质剧本,作为网络文学国家队,咪咕手握20万+原创作者,坐拥60万+部网文小说,在推动原有网文IP影视化的同时,通过“繁星·沐光”计划和面向行业的“悦读好书榜”,鼓励、引导作者、编剧深入挖掘时代内涵,孵化更多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优质内容,为 IP 资源库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
目前,中国移动咪咕已有30余部短剧跻身DataEye短剧榜单,是上榜次数最多的国企。
借势而起,驭势而进,
短剧国家队的“超车逻辑”
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突破505亿元,首次超越电影票房,用户规模达5.76亿,占网民总量的52.4%。
数据狂飙的背后,市场却对“重生逆袭”“豪门虐恋”等同质化内容的审美疲劳达到了临界点。行业正在经历从“流量驱动”向“精品化、规范化”转型的关键转折。
在内容聚合方面,咪咕拥有深厚的作品IP、创作人才积淀。
在流量分发层面,推出“免流量看短剧”,形成区别于互联网市场的差异化优势。
在产品方面,搭建了短剧包月体系,提供更多样化的精品内容以满足用户多元需求。
为了进一步丰富短剧内容,咪咕积极响应号召,沿着“微短剧+”赛道一路“狂飙”,向观众和行业证明,短剧不仅能造“爆款”,更能成“经典”。
剧势共生,
给精品内容创造生态
微短剧精品化已成大势所趋,中国移动咪咕也正在用“微短剧+”链接千行百业,用多元合作范式,撬动市场的价值裂变。
截至目前,咪咕已引入100+家版权方,汇聚10000多部优质微短剧资源,与众多优秀的行业合作伙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而咪咕扩张短剧“朋友圈”的决心不止于此,“微短剧+”战略,让咪咕得以用更长远的眼光,和千行百业联手,共享资源、交流经验、协同创新,共同推动各行各业的繁荣发展。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跟着微短剧去旅行” 创作计划推荐剧目中,不乏中国移动咪咕参与出品制作的《我在巴黎当侠客》《龟城》《我有一座百宝屋》等优质作品。它们以精彩的剧情为纽带,巧妙串联各地文旅元素,助推地方文旅产业的发展。
萌宠题材短剧《小狗来福》全网播放量超4亿,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2024年度优秀作品,成为宠物题材表现最好的热门剧集之一。
反诈题材微短剧《夕阳下的伪装者》、乡村振兴题材短剧《带领全村人致富》、非遗传承题材短剧《来福回家过年啦》,实现社会效益与商业价值双赢。
微短剧+文旅、微短剧+普法、微短剧+非遗……中国移动咪咕深耕价值,坚持用长期主义去做精品微短剧,让好内容照亮文化的来路,也打开产业发展的新途。
短剧的终点,不应止于流量。当行业褪去浮华,回归内容本质,中国移动咪咕将携手行业合作伙伴和千行百业,用“微短剧+”撬动更大价值,以“长跑者”的姿态,深耕内容沃土,重新定义“短剧”边界,用更多精品微短剧,书写“新视听叙事”。
合作之前建议签订合同,剧供需作为信息共享平台,无法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准确性做出判断,不承担任何财产损失和法律责任,若您不同意该提示,请关闭网页且不要在本站拓展任何合作,否则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个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