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大家对微短剧的着迷程度会超过电影吗?这一天可能不远了。近日,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以下简称为“白皮书”)显示,今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预计达504.4亿元,有望超过内地电影全年总票房收入(预计为470亿元)。
这几年,微短剧行业蓬勃发展,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5.76亿人,超过了点外卖的人数(5.53亿人)。
看微短剧的人多了,市场上的内容也就逐渐丰富起来,但微短剧的质量怎么样?2023年12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针对1129名受访者的调查显示,37.4%的受访者觉得微短剧精品少,35.5%的受访者觉得质量参差不齐,仅27.1%的受访者觉得精品多。制作粗糙经不起推敲(52.4%)、故事和人物设定雷同(50.9%)被认为是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时间推移,微短剧行业也在向前发展。白皮书显示,随着行业体量持续提升、政策引导常态化,今年,微短剧行业正迈入2.0时代,微短剧创作逐渐从视听“产品”向“作品”转变。
今年以来,涌现了不少微短剧创新案例。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推动一批实体取景地跟随微短剧的热播“出圈”。11月,中青报社调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63.1%的受访者对“短剧+文化”作品印象深刻,59.8%的受访者认为“短剧+红色正能量”作品出圈,58.0%的受访者表示“短剧+旅游”作品激发地方旅游业活力。此外,40.5%的受访者感到短剧的受众面扩大,中老年人短剧引发关注;27.9%的受访者表示短剧呈现智能化,“短剧+AI”新形式作品带来新体验。
但是,微短剧创新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挑战。一些业内人士表示,微短剧创新往往“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做得比较成功,一旦“出圈”后,同类题材就会被竞相模仿,慢慢地就变味儿了。调查也显示,55.6%的受访者觉得短剧创新发展过程中跟风抄袭融梗现象常见,50.9%的受访青年认为一些短剧角色脸谱化,不能适应多题材创新发展,49.7%的受访者表示一些短剧剧本内容同质化、模板化严重。值得注意的是,像设定雷同问题,在一年前的民调中,就被较多受访者提及。由此可以看到,在微短剧发展过程中,“新意”与精品化制作的重要性。
另外,今年涌现出的全流程AI微短剧,目前创作也还在探索期,在复刻人类情感等方面仍存在一些技术上的壁垒。民调数据显示,有一成多受访者(14.2%)指出微短剧创新发展存在技术跟不上观众需求的问题。
不过,随着微短剧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未来还是有许多发展空间的。数据也显示,近八成受访者期待微短剧出现更多“出圈”的作品。63.6%的受访者认为微短剧制作应该更加精良,呈现更好的视觉效果;58.5%的受访者认为演员要专业、演技好,让观众有代入感。
除了希望看到更多“出圈”作品,受访者也对微短剧的创新发展有更多期待。调查中,56.5%的受访者希望创作者丰富短剧叙事手法,增加叙事深度;54.4%的受访者期待创作者紧跟社会热点,创作更有共鸣的内容;51.7%的受访者建议挖掘新题材短剧,以新颖视角吸引观众。另外,也有43.6%的受访者期待利用技术增强观众与剧情的互动。
今年以来,随着不少微短剧创新发展案例的“出圈”,微短剧行业正逐渐走上转型发展之路。但正如调查数据所显示的,72.3%的受访者认为微短剧只有破除套路、制作精品,才能获得长久发展。对于创作者来说,想让微短剧不停留在一时的“出圈”走红,做好内容上的精品化,是需要持续深耕的。
合作之前建议签订合同,剧供需作为信息共享平台,无法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准确性做出判断,不承担任何财产损失和法律责任,若您不同意该提示,请关闭网页且不要在本站拓展任何合作,否则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个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