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AI在影视圈里真是越来越火了,简直就像个无所不能的小助手,连编剧都不用自己动手,AI就能搞定一大部分活儿。不过,这事儿可不是“狼来了”,而是真真切切地改变着咱们的创作生态。
11月16日,第六届紫金文化产业论坛暨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委员会2024年会在南京艺术学院热闹开场啦!
四川传媒学院的副校长王家福就说,AI不是来抢饭碗的,而是来帮忙的。以前我们拍个剧可能要磨上好几年,现在有了AI,效率翻了几番。比如,川传影视硅谷过去十年才拍了100多集,但最近两年他们已经主创了几十部剧,而且最近一年居然推出了上千集的微短剧!这其中,《逃出大英博物馆》更是火遍全网,播放量数以十亿计。
微短剧的火爆,是偶然吗?那可不一定哦!优酷的执行总编辑李德顺就说了,微短剧其实是一种新文化业态,它是技术驱动的结果,是影视和短视频融合的新产物。2023年,微短剧市场的增长达到了267.65%,平均每天新增10部以上,用户规模占到整体网民的52.4%,其中18-30岁的年轻人占了大多数。你看看,是不是觉得每天刷微短剧停不下来?
为什么微短剧这么受欢迎呢?一方面,数字化催生了海量网络文学,为网文视频化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基础。另一方面,微短剧每集不到3分钟,正好迎合了现代人碎片化的观看习惯,满足了即时满足的需求。再加上AI技术的加持,未来编剧们甚至可以不用动笔,直接让AI生成高质量的剧本。
北大影视学系主任邱章红教授正在研究的就是AI如何助力剧本创作。他研发的智能微短剧自动写作平台,9分钟内就能生成40集、约6万字的剧本,这效率,简直让人惊叹!但是,AI生成的剧本质量如何呢?虽然AI能承担职业编剧80%以上的工作,但在剧本修改和优化方面,职业编剧仍然不可或缺。因为AI生成的剧本往往缺乏人类的想象力,尤其是在处理复杂的情感和情节转折时,AI显得力不从心。
邱章红教授还提到,AI目前还不能很好地处理“成长性”问题。换句话说,AI虽然能快速生成剧本,但很难达到人类编剧那种细腻的情感表达和逻辑推理。影视剧强调的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而AI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说到AI的局限性,它确实不具备真正的情绪逻辑推理能力,影视剧的核心在于人物情感的起伏和情节的转折,这些都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情感处理。尤其是在微短剧中,观众更看重的是情绪价值,而不是数理逻辑。因此,AI要想在影视创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还需要解决不少问题。
AI的发展速度很快,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突破。比如,AI在剧本创作中的应用,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为编剧提供更多灵感。但是,职业编剧依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剧本的打磨和优化方面。
AI带来的不仅仅是效率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我们的创作方式。未来,AI可能会成为编剧的好帮手,但也需要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来弥补它的不足。所以,与其担心AI抢饭碗,不如拥抱它,用好它,共同创造更多优秀的作品。
在南京,文化产业也在不断发展。鼓楼区副区长伏进进介绍了当地的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近年来,鼓楼区抓住机遇,推动“科创+文创”、“园区+景区”的融合发展,致力于成为南京建设“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示范窗口。紫金文化产业论坛暨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也连续举办了六届,专家学者们通过交流和研讨,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以及新业态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
AI在影视创作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也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改进。与其抗拒,不如积极拥抱变化,用好这个强大的工具,让创作更加丰富多彩。未来,说不定我们能看到更多由AI参与创作的优秀作品呢!
合作之前建议签订合同,剧供需作为信息共享平台,无法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准确性做出判断,不承担任何财产损失和法律责任,若您不同意该提示,请关闭网页且不要在本站拓展任何合作,否则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个人承担;